加盖“附收赈捐”邮票,于1920年12月1日发行,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于北京一版帆船邮票上进行加盖,全套3枚,其有效新邮资面值分别为1分、3分、5分,每枚邮票用于赈灾附捐1分。共计加盖1670万枚,可得赈灾款16.70万元。
邮票售卖和贴用的办法是,按改值后新面值出售,但按邮票原面值贴用,每枚邮票不论其新、旧面值如何,均按捐资1分计算。
笔者收藏的这枚首套“附收赈捐”邮票实寄封,是民国十年(1921年)由黑河寄至我的家乡山东黄县北马的。虽已年久,封品保存完好,为当时盛行的中式红条双层纸封,封幅较大,为88x180毫米。收信名址为“山东黄邑城西北马镇交玉露居宝号祈转林家村林春吉平安家信”。左上角注有“第一号贺柬”,说明内装贺年柬片。左下角发信址处署“由黑河缄”四字。封背中部贴有一枚红色三分附收赈捐邮票,销盖较淡的英汉腰框式“黑河十年一月二十二日”日戳。右上角有欠清的黄县中转戳,右下方则有一枚极清晰的英汉腰框“十年二月二日北马”日戳。
这枚附捐实寄封,已经时过88年之久,它不仅记录了当年黄河严重水患,人民遭受涂炭的历史,也记录了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到黑龙江边务农经商的社会状况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