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藏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出身,这些藏品都有着鲜明的烙印,《毛泽东选集》、“文革瓷”、宣传画……随着“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80周年”和“井冈山红色政权创建80周年”等一系列革命纪念日的到来,红色收藏也迎来一个高峰时期。
红色收藏 投资热流涌动
随着红色文献热的出现,国内市场上红色文献藏品的价格开始上升,而且屡创新高。
今年春季北京德宝拍卖会的红色文献专场上,红色文献热得到充分体现。《陈独秀先生讲演录》起拍价200元,成交价6500元;《新青年丛书五种》五册起拍价600元,成交价9000元。
红色文献因为直接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成长史,不仅是国内各大政府博物馆的收藏主流,也是国际上研究中国现代史的热点,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国内外拍卖场上一枝独秀。
1996年毛泽东著作1944年《毛泽东选集》五卷本第一次上拍,以4600元由一位日本人买走,证明了红色收藏有国际市场,该书12年间屡次上拍,价格一路上涨突破10万元大关,目前市场价到了17万元。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秦杰告诉记者,收藏界的红色收藏涵盖面广,包括当前抗震救灾的海报、号外、各种印刷品都属红色收藏范围。红色收藏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东掀起的毛泽东热:司机挂毛像保平安,红宝书当礼品,毛体诗词书法印刷品流行……
业内专家认为,红色旅游目前是公认的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方式,也导致大量公费让红色旅游格外兴旺发达,而红色旅游受到倡导,导致这些景恪⒉┪锕菪枨蟠罅康暮焐仄罚焐糜我泊攘撕焐詹兀热缰泄惨淮蠹湍罟荨⒅泄捕蠹湍罟荨⒕陨礁锩┪锕莸取4送猓也┪锕荨⒐彝际楣莸裙惺詹鼗钩晌穆羰谐∩虾焐仄返拇舐蚣摇?
另外,目前的政治导向也决定了红色收藏每到重大节日都会成为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也决定了红色收藏的社会需求大增。
六大门类 撑起红色收藏热点
秦杰告诉记者,当前的红色收藏主要包括六大门类。
第一类毛泽东像章。全国收藏者至少有15万人,收藏门槛低,存世量也比较多,全国有4位收藏者占有毛泽东像章数量在16万枚以上,此外上海、广东、成都、武汉、沈阳等地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收藏队伍。许多普通像章品种仅卖几元钱一枚,质量稍好的能卖十几元至上百元一枚,极少数精品大套章价格可达近万元。早期金银质的毛泽东像章因为数量极为稀少,成为藏界珍品,一枚的价格就抵得上万枚普通“毛章”。
第二类是毛泽东著作为主的红色藏书。目前拍卖最高纪录为《参政员毛泽东行踪》(毛主席1945年在重庆谈判期间言行论)2006年在北京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上以18.6万元成交。
第三类是“文革瓷”。所谓“文革瓷”特指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如:装饰瓷件、生活器具、毛泽东雕像、反映当时风貌的瓷版画等。
第四类是“抗日战争史料“。海外最大的收藏需求是台湾国民党老兵和海外华人,而今年国内的收藏需求也逐渐增大,除了芦沟桥抗日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国有收藏单位外,民间有关抗日主题的民营博物馆、家庭收藏馆近200家。今年12月8日是镇江沦陷纪念日,70年前的这个日子,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摧残了这座城市。爱国志士张怿伯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书写了《镇江沦陷记》,并自费刊印,免费分发,志在激起国人同仇敌忾的反抗精神,勿忘国耻,《镇江沦陷记》成为备受关注的抗战史料手稿,1998年曾在中国书店古籍书刊拍卖会上以12.6万元创下了当时抗战史料拍卖的最高纪录。去年12月1日,这份手稿在北京匡时国际秋季拍卖会上再次出现,以8万元起拍,最终被一位镇江民营企业家以107万元买下并捐赠给博物馆。
第五类是“红色油画”。带有毛泽东肖像或形像的红色油画最为瞩目,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刘春华1967年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1995年在中国嘉德以605万元成交,另外沈尧伊从1988年开始创作的《地球上的红飘带》连环画原稿,共926幅及人物肖像8幅,2006年11月在北京华辰以1540万元成交。《地球上的红飘带》获得过1989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及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等众多奖项,收藏者认为其价值可谓实至名归。
第六类是“红宝书系列”。所有毛泽东著作都是红宝书,更具体地说是特指《毛主席语录》、“三合一”等袖珍、简易的毛泽东著作选编本,其中尤其特指《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是毛泽东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选编本,因为最流行的版本用红色封面包装,又是红色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文革”中被普遍称为“红宝书”。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语录》国内外各种版本多达500余种,不同版本的价格相差悬殊。如一本1966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发行的《毛主席语录》(日文竖排版,1966年10月重印)市场价格可达千元,如果印量偏少、品相上乘,价格会更高,第一版的《毛主席语录》则相对价高一些。
股市低迷 收藏新机遇
红色收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但价格上涨了,而且好东西也是有价无市,寻寻觅觅的收藏者已经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秦杰认为可以跳出六大门类的范围,发掘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历史研究价值的红色藏品。
抗日题材的连环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门类,虽然连藏界人士认为,国内的连环画收藏从现在到未来两年都可能是一个低迷期,但是这也给收藏者提供了一个低价买入的机会,目前已经有很多港台老兵收藏者加入其中。
新中国文学经典仍有上升空间。提起“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对于那些41岁到60岁之间的收藏者来说耳熟能详,但其他更多的人可能就一知半解了。“三红一创”指的是《红岩》、《红日》、《红旗谱》和《创业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北京收藏者谢其章收藏了“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所有初版本,除了这顺口溜的八部经典小说,他还自编了“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三花一铁”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新敌艳野”即《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收藏者认为,这些新中国红色文学经典的初版本、老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保值增值不是问题。
另外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纪实性老照片也是一个亮点,其中尺幅越大价格越高,提醒收藏者注意存在一个“知识产权”问题,如果能碰到的话,最好是能够把底片一并买下来。
“你收藏的东西在市场上有人要就是对的”秦杰觉得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有一定的道理,红色收藏虽不是上百万、上千万的官窑,但也可以增值,但存世量大,就考验收藏者的眼光和学识,一方面艺术品投资的拐点到了,市场风险加大了,另一方面,股市下滑,有些藏家就低价出让藏品以挽回股市损失,如果你现金充足,就可以捡漏,市场是螺旋上升的,买进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资金和渊博的学识。
业内专家认为,基于以上理由,红色收藏投资的保值增值空间还非常巨大。(作者:于 娜 来源:华夏时报)
收藏家珍藏数十件各历史时期的入党志愿书
新华网沈阳6月30日专电(记者魏运亨)沈阳市民间收藏家詹洪阁珍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十件入党志愿书。人们通过这些样式各异的入党志愿书可见:几十年岁月沧桑,但要求入党的人信念不变。
记者在詹洪阁处看到,这些入党志愿书中最早的一件已有62年历史,是1946年杨靖宇部二团一营通讯员张鸿宾的入党志愿书。在“为什么入党”一栏中,19岁的小战士写得斩钉截铁:“为了争取独立自由,不受任何人的压迫,永远走上光明的共产主义。”
还有一份1947年的入党志愿书,8开粗糙的纸折叠成64开而成,封面印着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五角星内有镰刀斧头图案。这是当年中共山东分局南海地委组织部印制的。入党申请人叫董立金,30岁,五龙县野头区贫农。在“为什么入党”这一栏中,只写着朴素的9个字:看好共产党我才参加;在“组织鉴定”一栏中的评价也是言简意赅:过去工作不积极,现在最积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他们要求入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有一份封面带有领袖毛泽东头像的入党志愿书,是1950年沈阳市委组织部印制的。沈阳机械六厂的28岁车工文铭三,在这份入党志愿书中写道:自己要求入党,是因为“共产党并不是口头说,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带领人民幸福地走向社会主义。”吉林省蛟河县新站区二龙村农民张德福也是1950年入党的。他在64开4页十分简陋的入党志愿书中写道:“自1948年土改后分到房子和土地,在共产党领导下得到了翻身。我愿为人民服务到底,为实现新民主主义而奋斗。”
詹洪阁告诉记者,入党志愿书作为重要的档案材料,通常由组织人事部门妥善保管。他收藏到的这数十件入党志愿书,不知是什么原因流失到了民间。虽然算不上是珍贵文物,但它们让后人感受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具有永恒的魅力。
温州展出8个样板戏挂章 每个高1米重60斤(图)
这两天,温州文化用品市场比往常热闹了很多,平常在市场内难得一见的银发一族也在这里扎了堆,而且一呆就是半天。
他们是来这里看宝,同时重温记忆的。这里正举行的是“2008年全国大型红色收藏珍品展”,足足4万件红色收藏品。
展品五花八门,除了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像章、纪念章、雕像、油画、绣品外,还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新中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的瓷板画像,以及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幅油画。
展览总策划施永明是永康人,自己提供了1万多件展品。那些直径超过两米、上百公斤重的“巨无霸”级挂章,都是他压箱底的宝贝。挂章圆形、方形的都有,全是单个手工铸造,由于不能放到机器上批量生产,所以存世量很少。
为了让大家一饱眼福,施永明还把一套题材为八个样板戏的大型铝制挂章都带到了温州,这可是它们首次参加展出。
这套铝质样板戏挂章是1969年问世的,每个高1米,宽0.6米,重60斤,是施永明10多年前在北方一个重型机械厂软磨硬泡了好多天,花大价钱买下的。
要说它们现在的身价,施永明自己也说不准,“红色收藏品见证了特殊的年代,而且它们都是孤品,模具在第一套问世时就销毁了,几百万有人会买,几千万也有人会要,不过我永远会是他们的主人。”
展览一直到7月7日结束,感兴趣的温州读者可以去瞧瞧。(记者 尤畅 来源:都市快报)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