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无定论的创制者不宜作邮票原地依据

读了今年 3月 3日发表在《中国邮政报》上《“古琴”邮票原地探源》(以下简称《源》)一文后,笔者对古城随州的人文历史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但对该文中的两个观点有不同看法。 一曰:“追根溯源,古琴为神农所制”;二曰:古琴“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看得出,作者的立论在于“神农作琴”,因此通篇论证的是有关神农作琴的传说,以及神农出身于随州的考证。但古琴的创制者,到底是谁?能确定吗?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有关古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古典,其中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以及“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延续至今。 有关琴的创制者,还有这样的传说:“伏羲见凤集于桐,于是象其形,削桐以制琴。”所以,古琴界也有把伏羲视为琴文化的始祖。可伏羲、神农以及舜均是公元前两三千年时的人,在当时均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而《诗经》、《尚书》等历史文献,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这些文献主要展示的是中国商、周两代的社会生活,真实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因此,其中对商、周两代时期的记载比较详尽,也比较可靠,其中对伏羲、神农、舜等人的记载因时隔两千多年,大多是后人依据一些传说而作的追记,并无详尽的考证。《源》文作者所引用的“桓谭撰《新论》”系东汉时的文献,《隋书·天文上》属《二十四史》,直至清代才定型,更比《诗经》、《尚书》的成书时间要晚了近千年,而其中有关的立论依据又多是立足于以上这些传说。 古琴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在众多琴式中,计有伏羲式、灵机式、神农式、落霞式等十几种型号,而最为常见的则是仲尼式。从有关传记中可看出,古琴艺术位列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因此许多历史名人均擅鼓琴。而孔子、蔡邕、白居易、宋徽宗赵佶、欧阳修、苏东坡、康熙、雍正、乾隆等名人,还喜欢收藏名贵古琴,所以,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但如今人们所能看到的最早古琴实物,距今只有 2400余年,再早的就没有实物佐证了。 考虑到商、周时代对古琴的记载比较确切,所以古琴界在诸多文献中对古琴的历史一般均定在“ 3000多年”,而不是《源》文作者所述的“ 5000多年”。 1983年我国发行的 T.81《民族乐器———拨弦乐器》邮票第三枚“琴”的文字说明也是这样写的:“又名七弦琴,俗称古琴。琴在中国殷周之际已经出现。”可见,这个产生年代已经约定俗成。至于今后考古领域若是在有关古琴的实物或文献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则另当别论。 综上所述,既然古琴的创制者目前尚不能在古琴界达成共识,难以确定,所以,就不能以无定论创制者的出生地作为确定“古琴”邮票原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