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

〓JP邮资片中的瑰宝〓

欣赏:未发行珍品“阿福”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原邮电部于1992年4月17日发行了JP32《’92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枚。恰在此时,原邮电部决定把中国邮资票品的铭记改为“中国邮政CHINA",JP32在纪念邮资明信片中首当其冲。之前,JP系列片的铭记是中文“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及英文“Postcar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邮资图铭记为“中国人民邮政”,期间仅有JP13的明信片铭记为纯中文“中国人民邮政”。

  1991年11月23日,原邮电部就发布了《关于调整邮票票面文字、志号的通知》,其规定从1992年起,原邮电部发行的纪念邮资明信片上的国名铭记由“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其英文铭记也相应由原来的“Postcar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改成“Postcard China Post"。可就在JP32印制完毕即将按原计划于1992年3月10日发行前夕,有关部门发现片上新的英文国铭“Postcard China Post”有些不妥,可能会涉及敏感问题,随即请示有关领导取消发行。随后邮电部又于1992年3月12日发出通知,使JP32不得不重新制版, 将英文铭记又改成了“Postcar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并将已经印刷完成的铭记为“Postcard China Post”的邮资片销毁。直到4月17日,已经改版的JP32才得以正式发行。


  当年这枚片“因故推迟发行”迅速引起了集邮界的种种猜测,却始终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那时候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销毁措施,但仍有少数未发行片流出。或许因为未发行片流出量实在少,多年来一直未见其踪迹。直到2001年,现已停刊的《中国集邮》月刊和《中国集邮报》都提到了未发行的JP32。

  扑朔迷离的JP32未发行片吊足了集邮者的胃口,惟惜鲜见其流通的记录,有专家估计市场流通量比起“普5”、“梅兰芳”、“一片红”、“中银错片”、“贵州错片”等新中国珍邮要稀少得多,其身价无法估算。2003年,现已结束营业的中邮大地拍卖有限公司推出一项拍品:JP32《’92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明信片正版、错版各一枚。拍品底价2万元至2.5万元。时间到了2005年,传说中的JP32未发行片终于在“中邮网”公开挂牌亮相。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网站上JP22 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未发行)标定的市场价是1200元;JP32正式发行新片的市场价是3.2元。此片最终被人以9800元价格买走,从而第一次有了一个公开的交易记录。而2006年在一尘网及**网都曾有报价,价格均为2万元左右。据笔者长期跟踪调查,此片的存世量约为5—10片,为新中国邮资片中最为珍贵的未发行片!!!

未发行的中银错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银错片世纪珍邮(流通量不足1000枚)

关于中银错片的回收电报

济南  邮票公司 原定五月(17)日发行的(JP22)《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因英文拼写有误,部决定全部立即收回,请接电后将通信口的退省邮票公司票卷组,集邮口退省邮票公司业务科,由省邮票公司退邮票总公司。                                省公司       注:1990年5月16日加急电报原文  报号:007408                      

推荐中国青年报1990年5月22日第二版       

题为:一字之差成死胎——《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            

邮资明信片取消发行始未             

本报记者 段跃中  

5月17日,全国各地的邮局和集邮门市部“奉上级指示”贴出一张告示,《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纪念邮资明信片“因故”停售。  一大早赶来购买的众邮迷面对告示大惑不解: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性新闻单位均突出报道了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的消息,明信片在这天发行的预告早在4月就见诸邮刊、报纸、新华社摄影部5月11日向全国新闻单位提供了该片的黑白原大照片-----为什么突然变了?!   种种猜测、议论、传闻在集邮圈内不胫而走,邮票公司的服务小姐面对接连的质询,只能以“不知道”作答。  为搞清“因故”的真正内幕,记者走访了有关方面的设计者。  中国邮票公司总经理刘殿杰说:“这枚邮资片早在今年3月就由北京邮票厂印好,各地邮票公司、集邮门市部均做好了在5月17日公开出售的准备,刻制了纪念邮戳。该片的成品运到香港后,有关方面14日发现其英文名称有误,Completion(落成)成了Complition,他们还提出Hong Kong  Bank的含义也不准确,容易产生误会,建议收回。  “我们接到这个消息,马上组织有关同志进行研究,并与中国银行总行,新华社国际部等单位联系,‘鉴于该片英文拼写有误’,邮电部领导决定‘全部收回’,于5月15日晚向全国邮电部门发出了加急电报。”   有关人士介绍,40年来,共和国邮政史上有过邮票印好后又停止发行的事,纪念邮资明信片发出后又收回还是第一次.不过明信片在集邮者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及经济价值,是不能和邮票相比的。   这位人士还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般印量为50万枚左右,《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也是这个数。该片面值为4分,售价每枚为一角八分。  该片的设计者、中国邮票总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建坤对此感到“很遗憾”。他为这枚邮资片花了很大的心血,特地到香港考察了一次, 精心设计出两个方案,采用的是第二方案。  40年来,我国邮电部共发行纪念邮资明信片23种40余枚,该片为第22种,编JP.22。这个编号会不会废掉,是否赋予JP22新的内容?集邮爱好者拭目以待。

转贴]JP22香港中银大厦错片--片蓝   提起"片蓝",它是一枚因"错"未发行的邮资明信片。"片蓝"只是集邮界约定俗成的叫法,它的全称为"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属JP系列,编号为JP22,发行日期为1990年5月17日。但在规定的发行日之前,该片就已大量流入市场。究竟有多少"片蓝"流出,至今无人能够准确地说清楚,而集邮界对它的探索、论证工作始终没有停止过。前些时候,某邮刊发表一篇文章,列举了某些权威人士关于流入市场的"片蓝"数量的说法:有说九千枚左右的,也有说一万枚左右的。究竟左右多少,没有人说得清,大家只是猜测而已。时过二十年,人们至今还在猜测,

经历当时错片流出的人们现在还记忆忧新,有谁见过整包的片兰吗,恐怕没几个人吧,就是见到的也是相同的1包罢啦,而不是多包,见过片兰整刀的人们恐怕也没有几个人吧,那么片兰的存世量连整刀的都难见,目前所看见的流通量不超过100枚,客观的估计存世量不会大于10000枚,

以上这两枚邮资片才称得上是瑰宝级别的品种,也是珍邮的属性,JP邮资片系列因为他们而精彩而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