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县读者周荥生来信问:我收集了一枚早期明信片(见图),想用它制作一枚极限片(贴“春节”小型张),请问这枚早期明信片的真实性如何?用它来制作极限片合适吗?
答:您的这枚早期(清代)明信片经过专家的初步鉴别,其真实性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您若用“春节”小型张来制作一枚极限片,笔者以为要慎重,一是“春节”小型张的画面与这张明信片的画面不太一致,二是“春节”小型张的规格太大了,制作出来的极限片并不“和谐”。如果制作这枚极限片仅仅是为了收藏而不为竞赛,则男当别论。
目前,早期明信片的收集在我国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而集邮者之所以对早期明信片钟爱有加,主要是为了制作极限片.我国极限集邮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如何提高极限片的珍罕性呢?一些集邮者将收集早期明信片作为切入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集邮者对清代、民国等早期明信片收集的热情越来越高,早期明信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现实给人的印象是,早期明信片的数量并没有随着集邮者的踊跃收集而越来越少,反而是越来越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有集邮者披露,有“李鬼”了。近期,北京、上海等地邮市相继出现假造的早期明信片,且有一定的批量。早期明信片的扑朔迷离,警示集邮者在收集时应有一双慧眼。
用早期明信片来制作极限片,对其评价是见仁见智的。在今年10月广州举办的全国极限邮展上,笔者作为一名评审员,对用早期明信片制作极限片是持鼓励态度的,认为此举是提高我国极限片珍罕性的途径之一,也因此使得极限片的制作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也有的评审员认为,有的早期明信片虽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以国际集邮展览极限专用评审规则来衡量,用早期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并不和谐。评审员之间对用早期明信片制作极限片观点的不统一,造成了集邮者在用早期明信片制作极限片时的犹豫不决,但笔者以为,其实大可不必。集邮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影响了自己的集邮活动和从集邮活动中获得的集邮乐趣。
既使不用早期明信片制作极限片,并不会因此给早期极限片判了“死刑在北京,在其它省市(包括在广州举办的全国极限邮展),完全以明信片组成的展品也已有了评审专用规则,明信片可以组成各种专题的邮集参展。早期明信片反映了社会生活,记载了时代变迁,留住了岁月印痕,集知识、史料、艺术于一体,可以说是用明信片记录的形象的“百科全书”。因此,早期明信片其丰富的图画内容和珍罕的史料价值,必将成为图画明信片类邮集中的佼佼者。
早期明信片有的是以散片的形式发行的,有的是以套片的形式问世的;有的注明了出版年代,有的没有注明出版年代;印制明信片者不仅有出版商,一些社会团体、机构、基层部门也积极加盟印制。因此,对于早期明信片,集邮者今后要加大研究力度,不仅要辨别早期明信片的真伪,弄清其出版社和出版年代,同时还要对早期明信片上的画面背景进行考证。幸运的是,现在不仅集邮界对早期明信片有兴趣,社会各界对早期明信片也开始关注,并出版了多部用早期明信片“集纳”的图书,如《明信片清末中国》、《记忆邮递--百年前发自中目的50明信片)《青岛老明信片》等,对集邮者深入了解早期明信片提供了帮助.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