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清末民初东莞邮戳信件首次亮相莞集邮展览

  在上周末举行的2006年东莞集邮展览上,首次在东莞亮相的一套清末东莞邮戳的展品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这套展品不仅因为在国内外邮展上屡获殊荣而备受关注,更因为其对研究东莞清末经济文化所起到的重要史料作用而显得尤为珍贵。这些邮品显示,东莞在清末时对外经济往来已经相当发达,在当时北京就已经有了由东莞籍的官员和商人组成的东莞会馆,相当于现在的东莞同乡会。

    收集清末民初东莞邮品百余件

    这些邮品的收集者,《中国集邮学报》的主编王晓强告诉记者,他从2001年开始收集各种当时的与东莞有关的邮品。为此,寻访了世界各大邮票拍卖行,足迹遍及近10个国家和地区,打过的联络电话更是不计其数。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他收集到了东莞清末民初时期的邮品不少于100件,并成为他研究东莞清末历史的重要素材。

    王晓强说,这些邮品反映,早在1902年,东莞邮政就已经出现。由于当时在东莞有很多西方传教士,邮品多为他们与外国的家人和朋友的联络信件,主要寄往英国、德国等地。此外,当时东莞的经济也已经比较发达,出现了很多商号,还有不少把生意做到了京城。在王晓强的这些邮品中,有一封红条信封十分引人注目,寄信人是东莞的一家商号“莞邑天成昌”,收信人是当时的北京东莞会馆的张子干。王晓强告诉记者,通过考察有关资料,张子干是东莞人,清朝时期已经在北京任职。这说明,早在清末时期,在北京就已经有了东莞同乡会。

  希望通过邮品重现东莞历史

    从原来的业余集邮爱好者变成现在的专业集邮人士,王晓强将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了进来。王晓强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整理现有的邮品,并打算把收集到的当时传教士的信件内容翻译出来,作为他研究东莞清末历史课题的第一手资料。他希望能够结合东莞地方历史,反映出东莞当时的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