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纪念邮资唐封6枚,这些邮资封选材重要,是对纪特邮票选题的有力补充,与纪特邮票一起成为记录2006年国家重大事件的载体。其中几个变化值得一提。
1.纪封特发
JF82《测绘迈向信息化》纪念邮资封(见图),背面文字介绍说“为纪念国家测绘局建局50周年”而发行,但是这枚邮资封的名称却是“测绘迈向信息化”。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选题因各种原因未能登上纪、特邮票,所以纪念邮资封、片成为邮票选题的重要补充,纪封特发更是为选题的拓展提供新的空间。
2.特殊技术印刷
JF 80《2006国际防治荒漠化年》,邮资封底图是淡灰色的地球经纬图,地球的中间部位是一道河流状的图案,左边是绿色,右边是黄色,绿色和黄色结合部非常分明,一棵树恰好处在绿色和黄色结合处,这个图案预示绿色一定会挡住黄色,荒漠一定会被绿色覆盖。更为巧妙的是,看似简单的构图,采用了新颖的技术印制:邮资封本来是布纹纸印制,但河流状的象征荒漠的黄色部位,手感是粗糙的,好像是磨砂玻璃的感觉;而左边绿色部位,则非常光滑,好像是贴了一层塑料薄膜,手感光滑。这是使用了uV油墨,其特点是墨色厚重,可以根据需要印刷出光滑或者粗糙效果。JF80应该是开创了同时使用光滑和粗糙两项印制技术的第一枚邮资票品。
3.第一枚调资封
2006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进行第四次国内函件邮资调整,平信由80分调整为1.20元,明信片由60分调整为80分。11月20日发行的JF83《中国印度友好年》,邮资是1.20元,成为第一枚标注新邮资标准的邮资封,它成为这次邮资调整的最及时的记录者。
4.设计的创新
. 2006年12月12日发行的JF84《西安事变70周年》,在纪念邮资封系列中设计是个突变,邮资图采用西安骊山上的“兵谏亭”,封图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并坐在一起的照片。以卡通或者抽象人物作为纪念邮资封的封图,以往是比较多的,但纯粹以照片,而且使人物照片来作封图,这还是第一饮。在西安事变60周年的时候,我国邮政曾经发行过纪念邮资片,当时没有采用照片。JF84是西安事变第二次登上方寸,大大拓展了同类事件邮品设计的范围和思路。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