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新中国邮戳中文公历“一九四九”应从何说起

笔者在中国邮戳研究会会刊《邮戳研究》创刊号详细阐述新中国邮戳沿用民国“卅九”年一文,普遍获得大家的支持与肯定,在此谢谢各位。得到大家的鼓励,现在仍以新中国邮戳为话题。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都北平,并把北平改称北京,全国统一采用公元纪年。

    回想起来,在1949年10月1日当天,毛泽东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都北京。邮政当局也在1949年9月下旬发下邮政通令,把北平改为北京,更使用24毫米新标准实线三格式日戳,同时采用阿拉伯数字“49”为公元年号,一切全面改革维新景象。惟中国幅员辽阔,南方更内战频仍,统一邮政戳式,谈何容易?因而民国“卅八年”(即一九四九年)中文数字年号邮戳仍在全围大部分地区继续延用,更有部分地区邮戳在j950年仍出现中文数字民国年号“卅九”年(见创刊号711页)字样。到了1950年度始,全国各地开始使用维新改革的中文数字公历“一九五○”年或阿拉伯数字公元“50”规格日戳。早在新中国尚未建立前,大清邮政邮戳多使用中国干支历法和阴历计算,自从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1911年建立中华民国后,1912年邮戳取元年伊始,陆续使用中文数字民国年号“二年”至“卅八年”(民国年号与公元年号相差11年),直到国民政府撤台止。那么,中文数字年号公历“四○年”一“四九年”往哪里去了?读者均知1940一1949年在中华大地上、原应使用的公元年号中文字钉却给民国年号廿九年一州八年取代了,而新中国邮戳全面出现中文数字公元年号却是一九五○年。其实大家从解放区里寻找就有答案,这里孕育出新中国的解放区领域,一直含苞待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新希望,给集邮人带来惊喜、赞叹,更重要是衔接了中华邮政与人民邮政的中文数字公历年号“四○一四九”年的完整性。

 笔者对收集与研究邮戳规格上年号的变化相当感兴趣。记得中国第一次把民国年号改用公历年号“卅二”的邮政事件——日本于“九·一八”后,扶持傀儡政府成立满洲围,在执掌初期,威迫东三省邮务长巴立地使用“大同”年号,巴立地在当年6月间巧妙地取用中文数字公历“卅二”而化解了暂时的危机。第二次彻底不用民国年号,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九五0年开始。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因酝酿期间而间断使用中文数字公历“四○--四九”年号者应由西北解放区说起。如笔者藏品,图一第一版宝塔山图点线齿10元方连销革命圣地延安四六年中文数字公历规格汉英戳,更是解放区首次出现中文数字“公历年号”日戳。再看图二,也是第一版宝塔山图点线齿1元票、10元票各直三连销陕西肤施四七年戳,此后,却一直不见任何中文数字公历四八年日戳。图三,直式封寄山西,贴金圆50元加盖陕西人民邮政两枚销西京长安四九年十月廿八日戳(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目前所见两北区推行中文数字公历“四九”日戳的较早记录)。此外,图四,直式封寄山西,背贴长城图100元三枚,销西安长安四九年十二月八日不同戳具日戳。图五,直式封寄山西,背贴毛主席像50元二枚.销陕西虢镇四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戳。图六,直式封寄山西,贴金圆50元加盖陕四人民邮政二枚销陕西陇县四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戳。图七,直式封挂号寄山两,贴金圆100元加盖陕西人民邮政四枚销陕西鄂县四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戳。图八、九、直式封2件,一件挂号寄山西,贴毛像50元八枚,销陕西宝鸡四九年十一月廿十日戳;另一件双挂寄山西、贴金圆100元二枚、500元二枚,加盖陕西人民邮政销宝鸡不同戳四九年十一月廿九日。图十、十一,汇费计数单2件,各销陕西乾县四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戳、陕西潼关四九年十一月廿八日戳。图十二一十六,国内汇票凭条5件,各销陕西永寿、三原及邮政储金陇县、蓝田、耀县等四九年日戳。

    北京毗邻的天津,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马上全面采用中文数字四九的地区之一。图十七,西式封贴纪1全套天津本埠封,很明显销票曰戳十六支局仍用民国卅八年,封背到达天津十一支局甲字戳和封面到达丁字戳均已开始使用中文数字公历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日,这也是目前我所藏天津邮品中最早日子使用封。相信再经过大家以后的努力,必有更新发现。图十八,西式封寄乐亭,封背贴孙像华北加盖票100元/100元,销华北纪念戳并销天津十五支局丙戳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六日。图十九,直式封怏信寄上海,贴孙像华北加盖票20 元/50元五枚,80元兀/1 元五枚,销天津一支局乙戳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四日。图二十,直式封寄山两,销沿用天津赤峰道邮亭汉英戳…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图直式封河北寄天津,贴孙像华北加盖票100元 /100元,封背所销天津到达机戳却在十一月五日仍没采用四九年号;而图二十二,河北寄天津,十二月八日到达,机戳已见右边置上一九四九年号,但此封时间与前封相距较远,无法研究交替日之时间差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