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政大桥是古代奉化江上著名廊桥。浙江奉化惠政大桥设有邮政分局,在民国时期奉化县县城只有代办所,1948年2月1日改设支局,隶属惠政大桥局管辖。最近从奉化古董商人处购得一批民国时期实寄封,甚有邮味和历史意味,现介绍给大家赏析。
一、一件中式红框浙宁奉化大桥江泰来漆号封,正面书“上海七蒲路恒庆里/永盛昌茶栈呈/姚成之先生/姚寄”,封背上下贴孙中山票四分一枚,帆船票一分一枚,合计邮资五分,票销英汉文三格“HNEICHENGTAKIA0惠政大桥/廿一年七月廿一/九”日戳两枚(1932年7月21 E1)右读。封正面盖汉英三格内点线“鄞县(宁波)NINGHSIEN(NINGPO)/一/廿一年七月廿一,九”中转戳右读,鄞县(宁波)双地名戳直径30MM,时子右侧编码为“一”号,年月时子分三格。封正面中央自上至下盖汉英机滚宣传戳阿拉伯字钉32.7.22。两侧长方框内书航空信最快…??宣传语“上海sHANGHAl/22/7/32”(1932年7月22日附图一)。当年清代同治年修建的廊桥尚存,民国24年(1935)一月,桥遭火毁,遂改建为石砌墩台钢筋混凝土桥,自此千年廊桥面目全非了。至2002年始经奉化市人民政府重建成新的廊桥(详后)。国内外有很多廊桥享有盛名,有的印成国家名片传世,中外集邮界有心人将美丽的“廊桥”编制成专题邮集或制作极限片,深受人们喜爱。
二、中式公用封中华书局香港分公司邮浙江奉化惠政大桥庆登桥俞悦记烟宝号,左上方贴港票8分1枚,票销“HONGKONG尼5Ju47/2”(1947.6.25)日戳。宁波中转盖三格全汉文全点线“浙江/鄞县(宁波)/甲/卅六七月三日/九”双地名戳右读,右侧镶“甲”字,圆戳直径25MM。落地盖三格内点线英汉“HNEIcHENGTAKIAO惠政大桥/卅六年七月三日/十三日戳右读圆戳直径30MM,宁波中转至奉化时限仅4小时。封内附中华书局香港分公司信笺侄子寄给舅舅的信。
三、中式红框封经水泡,宁波本地邮寄奉化大桥新桥头葛永和烟号傅如信先生,封正面左上方贴中信版孙中山相加盖国币贰千元一枚黄色,票销汉英文三格全点线日戳“鄞县NINGH— SIEN/16/30.3.48”(1948年3月30日)日戳,封背另盖一枚同式鄞县日戳,仅镶县名甚少见。落地盖全汉文三格全点线”浙江惠政大桥/卅七/三月卅一/十二”日戳右读,直径30MM。鄞县(宁波)发出已是下午,隔日抵奉化,时限正常,奉化大桥即惠政大桥。1947.12.11日起国内平信邮资调整为2000元,邮资符合。
四、西式封上海邮宁波奉化惠政大桥俞悦记烟号,左下角贴红色梅花图孙中山相邮票2000元1枚,票销三格全点线汉英“上海五 SHANGHAl/9.3.48/12”日戳(1948年3月9日),左侧盖三格英汉“HNEIcHENGTAKIA0惠政大桥/卅七年三月十一/十二”落地戳右读,圆戳直径30MM。
五、中华书局香港分局西式公事封,邮浙江奉化葛永和烟号航空信,封正面贴全英文航空签条。背贴港票叁角双连,合计邮资陆角,票销“HONGKONG/21MR48”(1948年3月21日)日戳。封正面右上方盖三格全汉文全点线“浙江鄞县(宁波)/甲/卅七三月廿五/九”双地名中转戳右读,右侧镶“甲”字,圆戳直径25MM。中盖“HNEICHENGTAKIA0惠政大桥/卅七/三月廿五/十二”英汉三格到达戳右读,直径30MM,盖于航空签条骑缝处,从时子看宁波中转至奉化仅三小时。附中华书局信笺。
六、中式红框封正面书“上海大木桥路262弄57号烦交/董景耀先生启/奉化下畈李缄”,左上方贴渝中华版孙中山相票棕色加盖绿色国币叁千元带下边纸另加盖贰千元票各l枚,合计邮资5000元。票销全汉文点线“浙江惠政大桥/卅七四月廿七/九”日戳右读,圆戳直径30MM(1948年4月27日)。封背盖“上海二十 SHANGHAl/30.4.48.14”落地戳。另见商码字方形投递戳。附有信函。
七、中式红框封正面书“上海大木桥路斜土路口262弄57号董景耀先生收,奉化山岙鲍寄”,左上方贴孙中山相红黑色5000元票l枚,销三格全点线全汉文“浙江惠政大桥/卅七五月十七/十二”日戳右读,直径30MM(1948年5月17日。封背盖“上海二十SHANGHAl/卅七五十九,九”落地戳。1948年4月11日起平信邮资从2000元调整为5000元,邮资符合。
八、l948年上海邮宁波奉化惠政大桥,中式封正面书“宁波奉化惠政大桥东岸/衡顺锡号费神转交中山岙/董X生先生交董景耀先生收/申华缄”,此信经多处转递。封背贴中山相票加盖暂作500元4方连,合计邮资2000元。票销“上海癸卅七/三月十一/SHANGHAl”日戳两枚,封正面盖“浙江鄞县(宁波)/甲/卅七三月十三/十五”三格点线双地名中转戳,中盖英汉三格“HNEICHENGTAKIA0惠政大桥/卅七/三月十三,十七”到达戳右读,宁波——奉化中转仅两小时,内附信件。1947年12月11日起国内平信邮资从法币500元调整为2000元,邮资符合。
九、中式红框封奉化下田畈邮上海,封正面书“上海大木桥路262弄57号烦交董景耀先生(即阿长)启/奉化下田畈李缄”。左上方贴中信版孙中山相改作15000元票l枚,销“浙江尚田畈/卅七/十月十一”汉文三格点线日戳,封背中间盖汉文点线“浙江惠政大桥/卅七/十月十一/十八”中转日戳右读,上方盖“上海SHANG— HAl/13.10.48/14”落地戳。1948年7月21日起邮资随着物价继续暴涨,平信邮资由5000元调整为l5000元此件附合。当年物价暴涨,法币崩溃,金圆券上场,l5000元折合金圆券仅5厘,同时平用(附图九)。
十、奉化县立中正图书馆许某寄发的报值挂号信,西式封正面书“上海大木桥路斜土路口262弄57号鼎吉里钢笔厂交/董景耀先生收/奉化县立中正图书馆许缄1948年11月1日”。实寄封正面盖“惠政大桥邮局报值挂号函件第703号”紫色戳记。信封背面贴梅花版中山相邮票4枚,内面值50000元l枚,改值金元券邮票0.5分(半分)3枚。在当时1分金元券合法币30000元,合计邮资折合法币95000元。票销汉文三格点线“浙江惠政大桥三十七/十一月一日/九”邮戳两枚右读。到上海盖汉英三格“上海二十支ShangHia三十七/十一月二日/十四”落地戳,隔日到达。骑缝处加盖英文字母大“F”紫色圆形戳封口,直径25mm,比较少见,另可见红色“中华邮政报值挂号函件收据第0703号”残条。
浙江奉化是蒋介石(中正)的老家,此函发自“奉化县立中正图书馆”,连县立图书馆亦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也是既成的历史事实。l948年底正值蒋军兵败如山倒,全国经济陷入崩溃物价飞涨时期,老法币已经分文不值,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这件中正图书馆自惠政大桥邮局寄发法币与金元券混贴报值挂号实寄封,记录了当年的真实历史,具有它的深刻意义。“报值挂号函件”中华邮政于1947年进行改良,为确保邮件安全迅速,凡是有价证券、彩票、票据、汇票以及保值的文件合同等,均可以在限额内由寄件人报价挂号寄递,如有遗失邮局按报值价赔偿。按原件寄发的El期(1948年11月113)平信邮资为法币15000元+挂号费30000元+10%保值费计资50000元,共计95000元附合。奉化经宁波抵上海时限仅1日,比现今的信件还要快,确保了安全迅速。原件既是金元券同法币混贴封又是报值挂号信件,内涵丰富,十分稀罕了,同时盖有惠政大桥日戳、紫色惠政大桥报值挂号戳以及奇特的“F”戳,都是邮集极好素材。
十一、一件由奉化山岙邮上海的兰灰色中式红框封,正面书“上海大木桥路斜土路262弄56号/董景耀先生收/奉化山岙鲍寄”。左上方
贴梅花版孙中山相邮票5000元1枚,销全汉文三格点线“浙江惠政大桥/三十七/五月十日/八”日戳右读(1948年5月10日)。下方另见盖有一枚非常特殊的村镇信差收件戳,此戳双圈圆形,外圈文字上为“浙江惠政大桥”下是“村镇信差刘信礼”,内圈刻“年月日”手填日期戳。尽管“信柜”、“信差”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经邮政当局正式登记的专业“信差”邮戳还是十分罕见的。原封兰色盖黑色戳记,但双戳十分清晰,上品难得。封的中下方盖有上海商码字投递员戳。
十一、奉化山岙邮上海兰灰色中式红框封,下方盖有一枚非常特殊的村镇信差收件戳,此戳双圈圆形,外圈文字上为“浙江惠政大桥”下是“村镇信差刘信礼”,内圈刻“年月日”手填式戳。
从历史考察自古宁波及其周边各县邑城乡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交通方便,是民营信局和信客业肇始之地。民国以后虽遭取缔,但自抗战爆发,日冠封港,邮递交通阻塞之后,私人信客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前几年笔者曾收集到一批奉化信客投递的实寄封,上面不贴邮票,除宁波周边之外,另有从上海往返传递的。遗存的信函内多处提到日本鬼子在镇海口封港的情况,为此宁波到上海只能依靠帆船偷渡或由陆路经杭州运行。可惜这批信客投递的实寄封未盖相关戳记,难以论证。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中华邮政改良时期,乡镇山岙邮局代理处恢复重建了邮政信柜。刘信礼原是奉化中山岙丘陵地区步班信客,往返于山岙各村落之间,后经邮局登记成了一名步班信差。去年lo月份宁波市举办大型邮展,在展厅凑巧遇到一位邮局工作人员认识老邮电刘信礼,据他介绍老邮电已从宁波市邮局退休现尚健在。据《中国近代邮政大事记》记载“l948年12月29日浙江增设代办所ll处,信柜76处,邮站l37处,邮票代售处4处,新辟邮路70公里”可以佐证(摘自1986年新加坡菜市会刊第三期)。
十二、上海邮寄浙江奉化西式信封,正面用毛笔直书“奉化大桥前俞悦烟号转中山岙董镜耀先生展/申大木桥路鼎吉里四十一号周缄”。信封背面贴金元邮票20元一枚,孙中山相加金元邮票80元一枚,合计邮资l00元。票销“上海二十SHANGHAl三十八/四月十六/十四”日戳两枚。到宁波盖“浙江鄞县(宁波)卅八/四月十九/九”汉文三格点线双地名中转戳。中上方盖汉文三格点线“浙江惠政大桥/卅八/四月十九/十二”到达戳。四戳皆清,十分难得。根据邮资史料记载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一日起止四月十六日国内平信邮资为金元100元,实施共十六日,此件是标准的尾日封。自四月十七日起国内平信邮资调高到金元1500元,猛升l400元,涨幅达15倍!
十三、下面介绍几件贴区票的实寄封,其中有两件发自东北解放区,通常所见东北区票实寄封大都在北方地区,罕有寄到东南沿海宁波地方的。几件区封购于2000年夏天,当时去宁波石矸办事,途经闻名已久的轻纺城古董商场,趁机逛了一圈,所见大多是宁式旧木器,未见有旧信封和邮票供应。只好挨家问询,最后遇到一位奉化人开办的古董店老板说起家中有一批老信封可供,但是价格甚昂,如需要可以去取,我回答他必须看到实物再论价。老板到是十分热情,当即回家取封。这批旧信封来自奉化山岙,约有几十件,时间大都是1948年前后。内有几件解放初期贴有解放区邮票的实寄封,虽属普通但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并可用于区票邮集,价虽然高昂,但机不可失,事不再来,决心购下。
1949年从东北佳木斯邮寄到浙江奉化大桥,千里迢迢几经周折走了十一天才到达终点的信件。原封正面书“浙江省宁波县奉化大桥介寿堂药店转交/徐家兰福房收启/佳木斯市二区二街十一闾二组寄”,上贴东北区第五次毛泽东像邮票一枚,面值1500元东北币,符合邮资。票销三格实线佳木斯49.9.19日式戳,封背天津中转自上至下盖五波浪机滚式TIENTSIN三十八年九月廿三日邮戳。到上海第二次中转从上至下又复盖机滚式邮政宣传戳于天津机滚戳之上,文字可见“直横式信封用上端/寄信请按应纳之邮资费用邮票/上海SHANGHAl 49.4.26”邮戳。到宁波第三次中转盖全汉文三格点线“浙江/鄞县(宁波)三十八/九月廿九/九”双地名日戳。最后达终点盖全汉文三格点线“浙江/惠政大桥三十八年九月三十日/六”日戳,正巧是大陆中华民国的末日,第二天1949年10月1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日。这件从东北解放区邮寄到浙江奉化的区票实寄封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到达蒋介石老家其意义非凡,它不仅仅记载了邮票、邮史、邮资、邮路而且记录了新旧中国交替阶段的历史,观赏之余,兴奋万状。
实寄封记载了解放初期交通邮路,从中苏边疆佳木斯邮寄到浙江奉化开始走的是陆路火车运输共四天到达天津中转,经海运到上海也走了四天再中转往宁波。在一般情况下甬申线轮船运载水路只需一日,结果也走了四天,由于当时舟山群岛尚未解放,沿海地区不断受到蒋军骚扰和空袭,交通受阻延长了邮递时限。到宁波第三次中转汽车运输达终点惠政大桥历时一天应属正常,合计十一天。发信人是一位女性,含有信件内称待有亲友同道时准备回家乡,因当时交通还很不方便。
另一件同一人从东北佳木斯发函至奉化大桥镇,封正面书“浙江省宁波奉化大桥镇介寿堂药店转交舒家村舒兰福房收/由佳木斯二区六十组舒张氏缄”,左上方贴东北贴用天安门图普票5000元一枚,销佳木斯50.4.2日式三格实线戳,下方盖三格全汉文全点线浙江惠政大桥一九五0五月七日/六到达戳。封背又见三格内点线浙江/鄞县(宁波)NINGHsIEN(NINGP0)双地名中转戳。前曾提及东北邮品大都见用于北方地区,邮寄南方十分少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舒张氏是奉化舒家村人,怎么会去东北边疆地区不太清楚(图略)。
十四、解放初期从上海邮寄奉化惠政大桥的实寄封。1949年7月7日从上海发寄奉化大桥中式金星自耒水笔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公用信封,上书“奉化大桥俞悦记烟号烦顺转交中山岙董景耀先生收/大木桥路鼎吉里41号周寄”,封左上方贴上海版邮运图l5元两枚,合计邮资30元,附合华东财办通令自6月1 E1起执行以人民币为单位,华东解放区第四号邮政资费表,外埠平信资费。票销“庆祝上海解放/纪念七七抗战/华东邮政/上海一九四九年七月七日”大型紫色华东邮政纪念邮戳。交叉处盖三格点线全汉文“浙江惠政大桥/卅八/七月十三/九”到达戳右读,封背盖汉文三格点线“浙江鄞县(宁波)卅八/七月十二/十五”双地名中转戳。封内附有信件,周勇良发于一九四九.七.七。解放初期首枚华东邮政纪念上海解放大型日戳存世较多,但是用此邮政纪念日戳销票并保存有非常完整清晰的实寄封以及信件的比较少见,颇觉珍贵,此件超过时限共走了六天。
寻奉化惠政大桥上海发寄奉化大分有限公司公用争烦顺转交中山南吉里41号周15元两枚,合计刍6月1日起执互第四号邮政资兄上海解放/纪一九四九年七月戥。交叉处盖三/卅八/七月十文三格点线“浙十五”双地名中于一九四九.七.≥上海解放大型己念日戳销票并』及信件的比较共走了六天。
十五、普通西式信封直书,从上海邮寄奉化,与上封为同一人,封正面所书地址与收发信人同前。左上方贴上海版邮运图l5元双联,邮资共30元。票销汉英三格点线“上海二十 SHANGHAl/卅八/七月三十/十五”Et戳邮资附合,下盖汉文三格点线“浙江鄞县(宁波)卅八/A.fl十一/九”(上午)中转戳,封背盖汉文三格点线“浙江惠政大桥/卅八/八月十一/十七”(下午)到达戳,历时十二天。前面已经提到解放初期沿海地区还经常遭到蒋匪邦的侵犯交通邮路受阻,两函都超过了时限,但是宁波至奉化惠政大桥仅半Et应属正常(附图十五)。实寄封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
附奉化惠政大桥史料:
浙江奉化惠政大桥,源于大堰镇的大公岙,流经城区,古称龙溪。北宋乾德二年(964)在此建桥名善胜,又名通剡,为北通宁波,南人台温,西达嵊州、绍兴之交通要道。大观年间(1107—1110)县鸠工重建,架木为梁。为方便民众避雨、歇息,覆以厦屋。民感其德改名惠政。 此后千年,桥屡兴屡毁,或台风、洪水,或为兵灾所坏。然官民合力,修缮、重建之事沿续不绝。开禧初年(1205)拓基重建为双洞桥,两旁护以石栏,高广十倍于前,车马往来称便。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仍保持木结构廊桥风格。民国24年(1935)一月,桥遭火毁,遂改建为石砌墩台钢筋混凝土桥。是年十月落成,净空高九米,长五十二米,宽8.5米。
2000年城区改造,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此桥,由交通局总负其责,市路桥公司、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公司先后施工。是年六月开始,至2002年9月落成,总耗资1200万元。
新桥长70.8米,宽44.6米,设计荷载汽一20、挂一100,能抗御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廊房分三层,共60间,互有天桥相连。六座歇山式屋顶,金光灿灿;红木门窗,挂屏及青石栏杆,雕像栩栩如生。桥梁、廊房,工程全优。
今观是桥,巨螯镇服,金龙腾飞,美轮美奂,气势恢弘。登楼远眺,群峰环翠,丽日景明;瑞峰、寿峰姐妹古塔,遥相呼应,县江如带,波光百里。两岸人车川流,霓虹闪烁;围楼林立,绿草茵茵;百鸟啁啾,花香沁人。江上和风拂煦,水中口鱼戏嬉,置身此桥,无不心旷神怡。惠政大桥,真惠政于民也!人民爱桥、护桥更是感人。今立是碑,以承先贤美德,启迪后世,让爱国爱乡精神万古传扬。录自碑文。
奉化从唐代开元年间建县以后,就把政治中心和商贸中心分设,两地相距约一公里。前者在凤山之麓,背靠锦溪,有山水作为天然屏障,地势较为高燥;后者紧靠县江,处在明、台两州之间的驿道之上,水陆交通便捷,官吏百姓,贩夫走卒往来频繁。唐代时这里有剡源驿,又称奉川驿,置驿馆和驿丞。明代时有船只水手32人,骡驴共10匹,设房四间铺8张。其附近四周,既有平原水乡的鱼米桑麻,又有深山峻岭的竹木薪炭,这些物品都汇集在这里交流,人货两旺,自然成了一县的商业中心。
至宋代,大桥镇的商业已是十分繁盛的了。2000年,在紧靠大桥桥址东端的地下,发现了一个宋代酒坊遗址,层叠的完整酒瓶,码放有序,其堆积有数十米之长,残瓶、碎片堆积层深有五六十厘米,宽约数百平方米,说明当时大桥镇已是一个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地方了。南宋时的《宝庆四明志》记载,以桥为界,在东的称东市,在西的称西市,可见当时商业活动,主要在桥的周围。清代《奉化县志》中,在记述了全县32个集镇的名称以后,说“以大桥为最,逢一、六为集市,海物自莼湖等处,山物自奉化、松林两乡会集,贸易特盛,次则泉口、江口”。
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的30几年时间中,惠政桥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大概都是权宜之计,修得较为简陋。这时有一对乐意公益的兄弟,兄叫汪彳及,弟叫汪份,他们率先捐资500万个铜钱,县内热心的人又捐l000余万,建成牢固的石桥,桥有两洞,中间的桥墩上又开有孔洞,加速水的流量,桥上装有石栏,以策安全,两边桥堍的堤岸又用石块砌驳。汪氏兄弟不但捐资惠政一桥,还为建造南渡的广济桥和添置北渡的渡船,不惜己家之资而成全济众大事,值得后世铭记。
惠政桥经此次修建后,中间过了四百年居然平安而过。一直到了明正德七年(1512年),县令苏州人陶麟叫县内僧徒广募资金,又重修了一次,仿照南渡广济桥,在桥面上建屋,这是惠政桥桥面建屋之始,此举充分利用桥面,保护桥梁,方便行人。桥屋在明末天启及清代乾隆年间,先后被改作道教的颜省观和佛教的思源庵,并有田产。这大约是官府考虑用观庵信徒的施舍作护桥的费用。到了清同治八年(1869年1桥又重修了一次,仍是石桥的桥身,桥面覆屋。
1935年1月23日夜,在桥上开设店铺的店家失火,惠政桥毁于一旦。同年改建为石砌墩台钢筋混凝土桥。中设一桥墩,两岸用条石砌堤。高9米,长52米,宽8.5米,桥面微坡,护墙高一米多。在桥墩上一定高度设鳌鱼头,作水文标志,有“鱼头进水,奉城受灾”之说。桥额上有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题桥名。
1935年之前,惠政大桥桥面南侧有多家店铺,有棉布大号李天成号,还有水果店、杂货店等,桥面北侧的中间供奉着神像,两端有船老大的休息室,因为其时有许多夜航船和运货的乌山船泊在桥下,直通宁波,桥上往来行人熙熙攘攘,不绝于途。新桥建成后,桥上不设房屋,但云集在桥两岸的商号更是鳞次栉比,有傅瑞兴、丁恒利的酒米,合源、新泰来的酱园南货,永令堂、
介寿堂的中药等等,还有柴场头、谷场头、羊场头等专门的交易场所以及沙滩街、直街等商业街道,这是大桥镇商业的鼎盛期。待到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飞机四次轰炸奉城,桥虽幸免于难,但市面已受影响。l941年,奉城沦陷,日军进驻,人心惶惶,民生凋疲,百业萧条,惠政大桥自然也渐趋冷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惠政大桥一带一直是城区商业中心,市面空前繁荣。
1935年建成的惠政大桥,经过了65年的风雨,仍然巍然屹立,纹丝不动,但因其桥载重负荷不够,不能通行汽车,桥面也狭窄,已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2000年6月开始拆毁旧桥,改建新桥。由浙江交通设计院设计,奉化路桥公司施工。钢筋水泥桥,长70.80米,宽44.6米,能抗50年一遇的洪水(附图十六、十七)。’
民国时期宁波奉化出了个蒋介石(中正),因此具有了特殊历史地位,引起海内外人士的瞩目,慕名而来者不绝于道。1949年蒋介石“下野”,党政要员纷至沓来,惠政大桥溪口道上车水马龙,一时曾俨然成了国家决策中心。l949年4月,蒋介石离乡去台湾,次去从此不再返,5月奉化解放。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