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片蓝”流出量的测算与质疑

  JP22号“片蓝”的流出量有76399枚和9870枚两种不同数量之说,76399枚之说源于个别人依据原邮电部内部文件,而9870枚之说则来自“片王”赵复兴先生,而赵先生的这一信息来自原邮电部官员;76399枚之说则为“片蓝”回收过程中的一份内部通报。估计该通报起到威慑效果,当时每枚市价20余元,权衡利弊,上交为上策,陆续又回收了6万多枚。2000年《中国集邮》第9期“走近片蓝”一文中对“片蓝”流出量有如下的描述:“经原集邮总公司总经理刘殿杰和原处长杨树明二位证实,‘片蓝’的流出量在一万枚以下。”作者利用编写“中国集邮史”的机会,亲自到信息产业部文史中心查阅档案,结果未果,76399枚之说如属内部通报,何况流出数字又有大误差,信产部文史中心无案可查便顺理成章。

    笔者对“片蓝”两种流出量之说大感兴趣,经过应用市值测算法计算后,确认9870枚流出量之说可信,市值测算法简介如下。

    JTM和编年M每种平均市值为2亿元,JTM为47种,编年M则为39种,总计86种M,其中大多数品种的市值在1.5亿元至2.5亿元之间,只有少数品种在1亿元以下和3亿元以上,《三国》一组M以6亿元市值雄居榜首,《国徽》M以5000万元市值垫底,老大与老小市值相差12倍;JT和编年套票则以《夜宴图》3亿多元市值夺魁,1996年《珍惜土地》套票以800万元市值排名最后,两者市值相差40倍;JT和编年套票大多数品种市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居多,与《夜宴图》市值相差6至10倍最为常见。

    众所周知,新中国共有因设计错误和其它原因而收回停止发行的邮资票品共7套,前6套为邮票,最后一套“片蓝”为JP邮资片。前6套错邮只有纪20《苏联十月革命》和《天安门放光芒》二种已知流出量的市值近2亿元,与JT和编年M的平均市值不相上下;其余4种已知流出量的市值在数千万元至亿元不等,蓝军邮的市值最低,与《天安门放光芒》的市值相差10倍左右,错票高低市值之差与JTM市值高低之差相吻合;6种错票的平均市值在1亿元以下,与JT和编年套票的平均市值也相仿,以上共同规律告诉我们,邮票不论发行量、错与对、面值及设计,它们大多数品种的市值都差不多,偏高与偏低的均达不到10%,包括6钟错票在内,它们任何一个品种的市值均超不过JT和编年M的平均市值:“2亿元”。

    JP邮资片系列只有1、2、6号三个品种的市值各在4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而JP77《五四运动》的市值最低为400万元,两者市值相差11倍左右,这一特点同小型张高低品种市值差距相同;不少中前期JP邮资片市值在500万元至900万元之间,与1、2、6号三个品种的市值相差6倍左右,这一特性又与JT和编年套票大多数品种高低市值之差不谋而合。

    言归正传,“片蓝”属JP邮资片系列,编号为22号,目前品相完好的每枚市价1600元,流出量如以76399枚计算,市值将高达12223万元,这一市值与JP1、2、6号三种片的总市值不相上下,这有违其它6种错票市值与正常发行优秀邮票市值对比规律;而流出量若以9870枚计算,市值则为1580万元,只及JP1、2、6号三种片各自市值的30%左右,这种市值比例符合其它6种错票同正常发行优秀小型张的市值对比规律。

    据所谓的文件透露,“片蓝”的发行量为817200枚,每省平均可分27000枚,山东省不会超过3万枚,而文件中却说该省流出25510枚,约占总数的90%以上,山东省共有上百座市县级城市,当时邮资片属少人问津的垃圾邮品,加上家庭电话的普及率与现在的私人轿车普及率相似,信息相当闭塞,怎么可能百余座城市同时提前出售,又卖得如此干净?

    如果邮电部文件属实,那么山东省流出的25510枚中最少有2万枚不是提前出售,而是当时山东邮政个别胆大妄为之徒,利用信息和职权私自扣留下来,只因法律“追诉期”未过,不敢轻举妄动往外抛售,但至2011年私吞“片蓝”的法律“追诉期”将届满,这批“片蓝”很可能浮出水面。实际上,山东省各市、县邮政和封片爱好者最有发言权,当时“片蓝”在山东各地销售情况他们最清楚,希望知情者能披露详情以解历史公案,解铃还须系铃人。

    以市值测算“片蓝”流出量在万枚以下绝对不会错;若原邮电部文件属实,那不知去向的数万枚肯定要10年以后过了法律“追诉期”才敢露面。例如根本未流通发行的“大蓝天”和老“京剧脸谱”都是过了法律“追诉期”才在国内拍卖行上拍。“片蓝”流出量若以9870枚为准,以目前行情而言,每枚1600元价值被严重低估,每枚市价应在3000元,遇上行情每枚万元不是梦;而流出量以76399枚为准,其市价则稍微偏高,但每枚也击不破1000元,突破3000元也将困难重重,“片蓝”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是否有原邮电部关于流出量之文件。

    注:老猴票属特殊邮票,计算市值不予考虑,单枚票也未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