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又称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因此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即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开始兴建,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距今约有600年的历史,是中国明清两大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心。在前后5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时,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执政。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各式宫室9000多间,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著名皇室中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宫建筑群。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按照《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当时的政府决定,将承德行宫和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的“前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博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之后,又经过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善后委员会在乾清门前广场召开庆祝典礼,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通电全国。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为保护故宫文物,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从1933年2月至5月,宫内重要文物被装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这些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徒至四川。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处文物才得以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新中国成立后,余下的大批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仍有二千余箱仍封存在南京库房,由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次日,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故宫太和殿召开接管大会,宣布正式接管故宫,并重新开放。1950年2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更名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1951年6月,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改称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来,将明清两朝宫中所藏文物辟室陈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重视起来,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大力进行修缮、保养工作,并将所藏文物逐步地重新布置陈列。现藏有文物150万件。1961年,故宫博物院被列为我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天到故宫博物院参观的中外游客,最多时达到20万人
2005年10月10日,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国家邮政局特发行纪念邮资封1枚,志号为JF.76纪念邮资封邮资图案以故宫博物院八十周年征集的故宫博物院院徽为主图。故宫博物院院徽为“宫”字形,“宫”字上的一“点”取材于“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图形元素,“海水江牙拱玉璧”,寓意吉祥如意、源远流长;璧又象征国之瑰室,国之尊严,用以寓意故宫博物院珍如拱璧地庋藏并保护着150万件文物;“宫”字的两个“口”,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宫”字下边不封口,寓意过去的皇宫是封闭的,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是开放的。此院徽准确、简约、抽象,既有独创性,又有艺术性,既传统又现代,能和谐融入故宫的环境中。由邵柏林设计。纪念邮资封封图为故宫太和殿和石狮子等。邮资图规格为30mmx30mm。信封规格为220mmx11Omm。布纹纸。邮资面值80分。每枚售价1.20元。王虎鸣设计。彩色胶印;防伪油墨。发行量88万枚。北京邮票厂印制。
这枚纪念邮资封发行之后,笔者研究发现有两种版型:A型与B型的主要区别,在邮资图左下角和右下角上的红色版纹,在微观上(网点多少)存有不同;在封图上“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其笔画上的网点,A型与B型也存有不同。笔者所闻所见,没有发现有印刷变异。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