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给极限邮集以宽松和谐的展出环境

极限邮集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极限邮集的艺术欣赏性强,展出能吸引观众,加上在编组上比其他方式更为方便和花钱少,因此,在各级综合邮展中,很多参展者选择极限邮集。

    但是,在基层和某些省级邮展中,极限邮集往往受到某些评委(或权威)的歧视(以后简称“某些评委”),大大伤害了“极限邮人”的心,应引起集邮界的重视。根据笔者多次送极限邮集参展受阻和失败的经历,现将某些评委对极限邮集的偏见叙述如下:

    极限片是:“低级邮品”

    某个评委在某邮刊上评解“专题邮集中为什么不能多用极限片”时,该评委竟回答说:“极限片是低档邮品……”反映了某些评委心目中对极限片的看法,认为“极限邮集”是低档邮集,极限邮集当然不可能获得好的奖级。

    “商业极限片”问题

    邮集会审时,某些评委往往会在极限邮集中寻找“商业极限片”,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是用钱买的极限片(不管是否规范片或不规范片),如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规范的极限片或规范的专印片,统统被他们称为“商业极限片”,不宜展出,如果展出就会被扣分(他们只承认用自然片,经过自己亲手盖戳的极限片才不算“商业极限片”)。此问题影响极限邮集的发展前途。

    盖戳时间

    我国极限片起步比较晚,很多极限邮人在20世纪80年代用“牡丹”、“菊花”、“黄山”、“金鱼”等老纪特邮票制作的极限片,一经他们发现,就会被扣分;如果邮集中选用了近期制作的首日戳极限片,他们又会认为“难度不高”,而只给低分。总之,极限邮集难以得奖,往往被淘汰出局,比现代邮集和一框邮集的处境还不如。

    极限邮集由于只能使用极限片一种素材制作邮集,受片源的限制,很难像专题邮集一样,做到“题目很小”和用“讲故事的编排方式”。他们看到极限邮集,往往以“题目太大”或“编排方法不好”(即没有用“讲故事方式编排”的邮集)为理由,不准参展,或展览中被淘汰。笔者认为,“资料性的、科普知识的”内容,也可以编排邮集和参展。

    评审人员

    目前,在基层和省级的综合邮展的评审员中,多为清一色的专题集邮者出身(或他们培养的人)的评审员,由于他们对极限邮集也有种种偏见,展出结果便是极限邮集“纷纷落马”(或只得低奖得照顾奖)。笔者建议,今后在各级综合邮展中要充实编组不同类别邮集的集邮专家当评审员。

    希望在集邮大家族中,极限集邮也有它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