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先生在2007年1月30日的《中国集邮报》发表《专用邮资图明信片不同于普通明信片》一文,从中可以看出,张超先生在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对专用邮资图普通明信片领域有很多认识的误区。
1.专用邮资图明信片就是普通邮资明信片的“地方版”
邮政广告业务是1998年国家邮政局正式开通的,使用的载体有:普通邮资信封、普通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卡、贺年邮资封片。各类单位均可以申请,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图稿申报,印刷在规定的广告位置,而载体可供挑选,因载体的不同,最低印刷数量也不同。而专用邮资图的是为了更好的推进邮政广告业务发展而特别推出的。凡是地方邮政局或者具体单位可以在一年内印刷200万枚的封片,并且首次印量达到50万,经过审批同意,就可以拥有一枚专用邮资图。而因为封片的不同性质,国人的使用习惯,封片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局:邮资信封一般是当地的邮政局挑头,供区域内的单位自由申请,而邮资明信片因为日常使用量不大,而正好可以当作门票样式使用,因此很多明信片都是当作门票。但这并不是一定是这样的。有些片也是具体单位申请或当地邮政局申请,供自由申报,也有封是具体单位拥有独立权。但无论如何,专用邮资图明信片的属性就是普通邮资明信片无疑。
2.全国版和地方版
在众多的专用图普通邮资封片,也有部分由国家邮政局选择,供全国单位自由申报的邮资图,俗称全国版,全部名单如下:
明信片:良渚玉琮、玫瑰、月季花、牡丹花、中国邮政明信片回音卡、马踏飞燕、放风筝、信达天下、映日荷花、大地之春
信封: 芙蓉花、菊花、中国结、喜鹊登枝、麒麟送子
而专用图邮资封片其实就是“地方版”,仅局限在某个地区,甚至某个单位,由它们拥有独享权。
3.白片和加印片
由各个单位申请的,自然都是有各种广告图案,这被集邮者称为加印片。在1998年-2002年5月之前,不管是全国版还是地方版均有无任何广告图文的封片在全国出售,这种无任何广告图文的封片被称为白片。到2002年5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一次性发行普通邮资封片印量等问题的通知》(局计财资调函[2002]53号)称为了防止库存的积压,从2002年5月份开始不再向各省下发分配PP,而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售。这些白片专供集邮者收藏,并非以讹传讹的资料片。对集邮者而言,加印片和白片是两个不同的品种。全国版的普通邮资封片一直发行白封白片。从2005年发行的《信达天下》、《映日荷花》、《大地之春》和《麒麟送子》封看,国家邮政局采取的方式是,非专用图(全国版)普通邮资封片均另外发行白封白片,而专用图的邮资封没有白封,专用图普通邮资片则由中国集邮总公司销售。国家邮政局按照2002年的文件执行至今。
了解了以上的情况之后,就会发现张超先生认识的最大问题在认为专用邮资图明信片不是普通邮资片上,而将其文章中的“专用邮资图明信片”代替为普通邮资片的“地方版”之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1.发行目的不同。
张文提到的发行目的是指白片和加印片的发行目的。白片的发行目的是供用邮者使用或集邮者收藏。而加印片是单位为了广告宣传而申请。自然集邮者对这类加印片也有收藏需求。
2.发行方式不同。普通邮资明信片“全国版”的白片在全国有公开出售,而地方版的白片仅供中国集邮总公司销售。没有普通邮资封白封。
3.发行量不同。普通邮资明信片“全国版”的白片的发行量未公布,普通邮资明信片“地方版”发行量为2万。
4.邮资图所有权不同。普通邮资封片全国版的邮资图所有权直接归国家邮政局,地方版的邮资图直接申请单位专用,国家邮政局管理。为什么当年南京使用苏州申请的《中国世界遗产标志》(地方版)需要付使用费,就是这个道理。特别纠正的是普通邮资片《马踏飞燕》(全国版)并非像张文提到的出现了不同年份的白片,仅有2002年版的。
5.印刷方式不同。全国版的邮资封片由国家邮政局发起,无印量限制,供全国单位申请。而地方版的邮资封片由地方申请,必须有印量的条件,并要审批邮资图后才能印刷。
而地方版和全国版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是邮政广告业务的载体,都是普通邮资封片。
1.专用邮资图明信片就是普通邮资明信片的“地方版”
邮政广告业务是1998年国家邮政局正式开通的,使用的载体有:普通邮资信封、普通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卡、贺年邮资封片。各类单位均可以申请,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图稿申报,印刷在规定的广告位置,而载体可供挑选,因载体的不同,最低印刷数量也不同。而专用邮资图的是为了更好的推进邮政广告业务发展而特别推出的。凡是地方邮政局或者具体单位可以在一年内印刷200万枚的封片,并且首次印量达到50万,经过审批同意,就可以拥有一枚专用邮资图。而因为封片的不同性质,国人的使用习惯,封片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局:邮资信封一般是当地的邮政局挑头,供区域内的单位自由申请,而邮资明信片因为日常使用量不大,而正好可以当作门票样式使用,因此很多明信片都是当作门票。但这并不是一定是这样的。有些片也是具体单位申请或当地邮政局申请,供自由申报,也有封是具体单位拥有独立权。但无论如何,专用邮资图明信片的属性就是普通邮资明信片无疑。
2.全国版和地方版
在众多的专用图普通邮资封片,也有部分由国家邮政局选择,供全国单位自由申报的邮资图,俗称全国版,全部名单如下:
明信片:良渚玉琮、玫瑰、月季花、牡丹花、中国邮政明信片回音卡、马踏飞燕、放风筝、信达天下、映日荷花、大地之春
信封: 芙蓉花、菊花、中国结、喜鹊登枝、麒麟送子
而专用图邮资封片其实就是“地方版”,仅局限在某个地区,甚至某个单位,由它们拥有独享权。
3.白片和加印片
由各个单位申请的,自然都是有各种广告图案,这被集邮者称为加印片。在1998年-2002年5月之前,不管是全国版还是地方版均有无任何广告图文的封片在全国出售,这种无任何广告图文的封片被称为白片。到2002年5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一次性发行普通邮资封片印量等问题的通知》(局计财资调函[2002]53号)称为了防止库存的积压,从2002年5月份开始不再向各省下发分配PP,而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售。这些白片专供集邮者收藏,并非以讹传讹的资料片。对集邮者而言,加印片和白片是两个不同的品种。全国版的普通邮资封片一直发行白封白片。从2005年发行的《信达天下》、《映日荷花》、《大地之春》和《麒麟送子》封看,国家邮政局采取的方式是,非专用图(全国版)普通邮资封片均另外发行白封白片,而专用图的邮资封没有白封,专用图普通邮资片则由中国集邮总公司销售。国家邮政局按照2002年的文件执行至今。
了解了以上的情况之后,就会发现张超先生认识的最大问题在认为专用邮资图明信片不是普通邮资片上,而将其文章中的“专用邮资图明信片”代替为普通邮资片的“地方版”之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1.发行目的不同。
张文提到的发行目的是指白片和加印片的发行目的。白片的发行目的是供用邮者使用或集邮者收藏。而加印片是单位为了广告宣传而申请。自然集邮者对这类加印片也有收藏需求。
2.发行方式不同。普通邮资明信片“全国版”的白片在全国有公开出售,而地方版的白片仅供中国集邮总公司销售。没有普通邮资封白封。
3.发行量不同。普通邮资明信片“全国版”的白片的发行量未公布,普通邮资明信片“地方版”发行量为2万。
4.邮资图所有权不同。普通邮资封片全国版的邮资图所有权直接归国家邮政局,地方版的邮资图直接申请单位专用,国家邮政局管理。为什么当年南京使用苏州申请的《中国世界遗产标志》(地方版)需要付使用费,就是这个道理。特别纠正的是普通邮资片《马踏飞燕》(全国版)并非像张文提到的出现了不同年份的白片,仅有2002年版的。
5.印刷方式不同。全国版的邮资封片由国家邮政局发起,无印量限制,供全国单位申请。而地方版的邮资封片由地方申请,必须有印量的条件,并要审批邮资图后才能印刷。
而地方版和全国版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是邮政广告业务的载体,都是普通邮资封片。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