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早期银信局-王顺兴信局实寄封之信用戳记
¤苏建初
我的一框邮集<<泉州早期侨批>>,参加了2007年9月2日在福建泰宁举办的<<海峡情--两岸集邮展览>>,获一框邮政历史竞赛类一等奖。现将该邮集中的两枚1909年(己西年)通过王顺兴信局运递的实寄封作个简单的介绍。批封的正背面参见(图一)。另一批封的背封盖用的信用戳记更为清晰,一并展示如(图二)。信用戳为竖式文字戳,戳记全文如下:泉城新门外王宫乡王为针偕弟为奇在泉办理邮政分局并收岷信逐帮缴回所有分送信项概用大银无收酒资寓岷新街尾新路异文斋门牌第69号
戳文详列国内海外地址,并将该号之执掌人及其经营风范守则详陈其中,广为宣之以彰显信用。这种形式的侨批信用戳记让人一目了然,在清末时期甚称最富创意、最实效、便捷省钱的宣传广告。其戳记文字多达60字,创造了已知侨批戳记文字之最。
据史料记载:泉州王顺兴信局创始人王世碑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 “往厦门谋生,经友人介绍,在川走厦门与小吕宋间的大帆船上工作”。当时他年仅19岁,“开初不过为熟人义务传递(银信)并不收费”, “由于他信用日著,互相传报,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辗转托人请其传书,给予酬劳。王世碑以此逐不再做船工,而以代客传信款为业”。他就是这样开始做起“走水”生意,之后逐成为富有名望的“客头”。在闽南地区,他干“客头”这行档也算是较早之人。
考<<泉州市邮电志>>载:“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泉州王世碑在新门外王宫村家中开设王顺兴信局。”事实是:在王世碑1898年向大清局厦门邮务总局“挂号”办理营业之前,他看到业务亦益盛, “逐召其两儿子为针与为奇往菲协助,商得在马尼拉的林姓友人同意,将其开设的异文斋刻印店店屋腾让出一部份,开设王顺兴信局,专营信款及汇兑业务。”尽管他很早以前就在岷正式开馆设局,但在目前仍缺少凭证实据的情况下,暂仅能以其向大清官局正式“挂号”时间为限。这样考证早期时侨批局设立历史较为合理。王世碑老人于1912年去逝后(享寿80岁),在其承传下辈的经营下,王顺兴信局营业愈益发展,“增用人员、分设机构,厦门以廿四崎脚会文堂书局为代理。” “信局业务日益发展,盈利日丰”。虽然王顺兴信局接连于1923年、1927年和1930年三次在海内外遭受当地警匪的敲诈、抢劫,损失巨大,但还能一直坚持到1935年才停业闭门告终。其数十年的经营之道,也足以让我辈侨批研究者们去探考、研究一番了。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