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州起义79周年,回忆起广州烈士陵园落成,笔者因在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吹长号参加了这次典礼乐队。会后回驻地邮电局盖了一些纪念戳寄往全国各地邮友,近日欣赏邮戳集时,看到这枚戳,当时庆典的场面记忆犹新。戳中图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门。
陵园位于广州中山三路红花岗。是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英勇就义的刑场。1957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兴建,成为松柏苍翠、红花烂漫、庄严雄伟的大型陵园,面积共26万平方米。大门两旁耸立的石壁上,镌有周恩来题写的园名。陵园中心隆起的园形墓地上铺着绿茵的青草,象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人民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继南昌、湘赣边界等地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发动和领导了广州起义。起义爆发后,国了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部队向广州反扑,三面包围广州。起义军失败,张太雷和许多起义者英勇牺牲。为了保存力量,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于13日凌晨撤出广州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后转移到海陆丰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部分转到广西左右江地区,后来参加了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还有一部分北上韶关,加入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后来上了井冈山。
广州是第一次大革命的策源地,工农运动曾有很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在中共广东省委领导下,全省工农运动日趋活跃。1927年10月中旬,广州市海员举行的罢工得到各业工人的援助,两万多工人举着红旗,向反动政府示威,显示了广州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力量。11月中旬,粤、桂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爆发战争,中共中央认为,两广军阀争夺广东地盘的冲突实际上是工农群体革命情绪的高涨,要求广东省委“坚决地扩大工农群众在城市、在乡村的暴动,煸动士兵在战争中哗变和反抗,并急速使这些暴动会合而成为总暴动,以取得全省政权,建立工农兵士代表会议的统治”。
1 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从香港返回广州,秘密召开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参加的会议,具体研究了广州暴动的准备工作,决定乘张发奎的粤军主力调往肇庆、梧州一带,广州市内兵力薄弱的有利时机,组织共产党所掌握的第四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以及工农武装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了以张太雷为委员长,黄平、周文 为委员的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起义。随后成立了起义军总指挥部和参谋部,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起义原定12月12日举行,但起义前夕,张发奎对起义的计划有所察觉,准备解散教导团,在广州实行戒严,并调其主力部队赶回广州。在此紧急关头,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提前于11日凌晨举行起义。
12月11日3时许,在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下,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7个联队和两个敢死队共3000余人,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广州市效芳村、西村等地的农民约两万人同时举行起义,一部进入市区配合起义军的行动。起义军民经10个多小时的战斗,歼灭市区守军大部,攻占市公安局、国民党广东省政府等重要机关。当日上午,成立广州市苏维埃政府,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苏兆征任主席,(未到职,由张太雷代理)。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白色恐布的又一次英勇反击,这就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造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中国人以新的鼓舞。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