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近期风景日戳设计、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风景日戳作为邮政日戳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种日戳,已越来越被广大集邮爱好者所青睐和重视,其在邮品中的地位和价值远远超过了邮政日戳。风景日戳带有风景图案、文字说明、地名信息等,是专题邮品中最佳的邮政睡戳记,所以,许多极限片、原地邮品收集者在制作邮品时,风景日戳是首先的销票邮戳。
近年来我国风景日戳的使用已逐步步入轨道,设计制作的风景日戳基本符合邮电部1995年修改的相关标准。然而,纵观近年来各地启用的风景日戳情况看,仍然有不少不符合标准的风景日戳在启用,特别是一些模拟风景日戳(也可称仿制风景日戳,日期不能更换,但具备风景日戳要素)在设计制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问题相当多,应该引起各地邮政部门及设计者的重视和注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风景日戳的尺寸规格仍然使用老标准。1995年邮电部标准修改后,风景日戳的尺寸规格已改为直径30毫米,圆形。但是从收集到的近期各地风景日戳看,有相当部分风景日戳戳径仍为32毫米,如:河南南召的“辛夷之乡” 戳(图1)、浙江宁海的“前童古镇”等戳(图2)、江西抚州5月1日启用的六枚风景日戳(图3),都是直径32毫米。特别是今年6月28日郑和下西洋 600年邮票发行时,江苏太仓使用的“郑河下西洋起锚地——刘家港”(图4)风景戳其直径达到34毫米。
2、日期字钉问题。按规定,风景日戳日期字钉应该可以更换,对于仿制形或模拟风景日戳,其日期设计也要与日戳相这或相同,然而,有相当部分的只启用一天的风景邮戳其日期设计五花面门,字体大小不一,如:7月16日江苏南通博物苑邮票首发日南通邮政启用的“博物苑北馆”等九枚风景日戳(图5),其字钉字体规格达到了22X4毫米,按标准是15X6 毫米,明显长度超出了6毫米,抚州的“文昌桥石狮”等风景戳其字钉槽规格为:13X3毫米(图3)。也有个别风景日戳仍采用字钉槽框,1995年标准中对风景日戳的字钉槽框已作了修改,并取消了。所以河南驻马店市启用的“杨靖宇将军旧居”风景日戳仍使用日期字钉槽框。(图6)。
3、戳面设计不够规范。风景日戳戳面设计要求标准中已有明确规定,戳名与日期和地名环都有一定的位置要求。但是从近期的风景日戳上看,要相当一部分风景日戳在设计上是不符合标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名环:地名环应与风景戳名称相对应,且字体为仿宋体,地名环的名称刻制也要遵循行政区划的原则,即刻省、市名,如“江苏无锡”、“河南郑州”等,后面不应刻制风景点所在的地名。然而,目前有部分风景日戳不仅地名都没有,而且地名位置也是不够统一,与标准大相径庭。
(2)地名的字体也是千差万别,有宋体、长宋体、黑体、仿宋体和楷体,地名的标志也太精确了,如山东济宁04年9月2日启用的八枚风景日戳和河南信阳启用的四枚鸡公山风景日戳,其地名都是标志到了昨点所在地(图7)。地名排列也是各有千秋,有一字横排、有弧排、有两头排列等。
(3)风景名称的规范化不够严谨。景点名称要与风景图案相关或相近,名称能够体现景点,但是从目前的风景日戳看有部分景点名称看,实际的名称与图案所反映的内容相差很大,如河南南召的“辛夷之乡”,图案为几枝花卉,从图案看与辛夷之乡之名称,这么也联系不上,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新戳,图案是李白头像,但风景日戳名称则称“李白故里”,则有点不相称。(图8)。还有,浙江舟山启用的“绿眉毛”风景日戳,从名称看,这绿眉毛是什么东西,但从图案看,原来是一条船的名称,因此这枚戳应该叫“绿眉毛古船”较合适。(图9)。另外四川广元启用的“红军渡”风景日戳,戳面为红军渡纪念碑雕像,但面称叫“红军渡”,显然名称命名不规范,应该称 “红军渡纪念碑”。(见图10)
风景日戳是邮政正规日戳,具有销票功能,风景邮戳是宣传当地旅游资源、地域文化的好载体,深受集邮爱好者喜欢。在风光明信片、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上加盖风景邮戳犹如好马配好鞍,更具和谐完美和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随着假日旅游热的不断升温,风景邮戳日渐成为游客和邮迷集藏的一大热点。所以其使用也应该规范,目前一些地方的风景日戳多在当地集邮公司或集邮协会,把风景日戳当成集邮用品是认识上误区,也是一个特大的错误,因此,风景日戳应该在风景区所在的邮局使用,这样既有利于通过风景日戳宣传当地旅游资源、宣传当地风土人情,同时也有利于风景日戳的正规化管理和正确的使用。
因此作为我们研究风景日戳的集邮人士来说,有必要呼吁各地邮政部门,在刻制风景日戳时,一定要注意符合风景日戳的规范,还风景日戳本来面目。(杨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