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集邮者互寄封片的书写问题

 杜工部叹息:“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书者感叹那漂亮的文章已经写好,却无法寄托与那诚实的送信人,好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离乱时代早已过去,现代邮政业已迅速可靠,当今邮友互寄首日封片时也大多不写“家书”或者“好诗”之类,只是按照“首日、原地、各类戳记”等要求寄来寄去。长期以来的问题却是:封好几时见?匆匆写就将(“将”者,交寄也)!杜老先生倘能收到我们那些不讲格式、胡乱涂鸦、造成戳、签、字、图相互压盖的封片时,也会再次叹息的。

 我的一个互寄邮友、因为纪念邮戳的启用首日不能到场、老是日后补盖纪念邮戳再寄“非首日”的封片,所以纪念邮戳不盖销邮资、而是喜欢“加盖”于邮资图的附近,或许她当时看着还是蛮漂亮的,可惜寄到我处老是被那盖销邮资图的日戳同时压盖了纪念邮戳,我对其提出此类问题、无一例外的她均是指责其本地邮政腐败种种和不负责任云云、从不考虑自己事先是否对封片布局没有特意的合理安排......

 无数次的交流之后,我只得学着她的搞法,也把纪念邮戳靠着邮资图“加盖”而不盖销、寄出之后怎么样啦呢?她也回信埋怨纪念邮戳被盖销邮资的日戳毫不留情的压盖啦!她终于明白“纪念邮戳倘若不盖销邮资、那就应该距离邮资图远一点儿”是何用意的啦......

2004年6月1日实施的GB/T1416-2003信封新标准中规定:“信封正面左上角距左边90mm、距上边26mm的范围为机器阅读扫描区,除红框外,不得加印任何图案和文字。”但是,不少集邮者恰恰习惯沿着封片上边的邮政编码框下沿或者右侧写字,有的一直写到“贴邮票处”,贴邮票时才发现邮票将压盖文字!

GB/T1416-2003信封新标准还规定:“信封正面离右边55mm-160mm,离底边20mm以下的区域为条码打印区,应保持空白”。而此点却是最不受某些人重视的!

 将收信人地址沿着红色邮政编码框书写,而寄信人的名址则写在封片的最下沿,堵在“邮政编码”四字之前或者字上!此乃所谓“上顶着天,下贴着地!”的写法,此不良习惯应该割除了!寄信人不像收信人,他看到的只是封片交寄之前的样子,他往往始终不知道这样写信皮的最终效果是很差的!

如果仍然沿着邮政编码框写字、或者图案、戳记等过分靠近邮政编码框,不仅影响邮政编码的阅读扫描,交寄后还可能被邮局加盖的日戳、副戳或者标签压盖,造成字、戳、图混淆不清(有些带副戳、宣传戳的邮资机符誌戳压盖长达150mm),也影响邮品的品相!这真是那些写信皮者没有想到的!有些集邮者喜欢用纪念邮戳销资,却未想到给日戳、副戳和邮政标签的贴、盖留出充分的空白,凡是邮戳、文字、标签、图案相互压盖的封片,将使收信人很是遗憾!而寄信人却不一定每次都事先知道,所以不能仅凭想当然办理邮事,打封信让“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常回家看看!”您才会知道“儿女们是否仍然漂亮?”

其实早在87年和93年的信封标准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找一枚邮局出售的87年式标准信封(包括一些标准公事封)看其反面,上面明确注明:“书写收信人地址请勿靠近邮政编码框格”!其目的同样是为了使人和机器准确阅读、扫描邮政编码,可惜有些集邮者长期以来一直未重视此项规定。

 写字、盖戳不仅要有意识的避开邮政编码的机器阅读扫描区,封片下沿的“条码打印区”也不要侵占!更不能距离邮资太近,邮资左下方至少预留出一个邮戳尺寸以上的宽度来,才可能避免各种邮戳压盖文字,双方才有可能相互均收到品相较好的封片!

 GB/T1416-2003新标准中,尺寸最小的信封为C6,而B6相当于93标准之中的3号封,其窄边比93标准之中的2号封展阔了15mm,因此名址书写面积更大了,书写更方便了,写信皮时不应再写在“邮政编码框格”和“邮政编码”印刷文字附近,至少应该在距封片上边26MM之外!如果您已经预先知道您欲交寄的邮局可能使用邮资机盖销,或者您仍然想用纪念邮戳盖销邮资,那么书写文字至少应该距离“邮政编码框格”下沿30MM以上,并且远离邮资,留出充分的空白以便容纳各类邮政戳记。少数民族地区的双文字邮政日戳尺寸较大,所以更应该预留空白区!

封、片、票、戳是集邮者的主要收藏,写、盖信皮应讲究格式,应比一般人写信皮的水平高些才好!这样才对得起“集邮者、互寄邮友”之光荣称号!集邮者应争做执行信封新标准的表率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