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是《收藏》杂志创刊 15 周年,藏苑沙龙栏目中,《十五年, < 收藏 > 向读者奉献了什么?》一文简要回顾《收藏》杂志的成长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是对本刊创刊 15 年的总结。《艺术品市场上演股市投机故事》、《当下书画市场的走势——与徐建融教授一席谈》两文则分析当前艺术品市场存在的投机等不良现象,预测其发展走势,值得艺术品投资者关注。
说陶话瓷栏目发表 10 篇文章,内容涉及原始社会彩陶、古代钴蓝釉瓷、粉彩瓷、红绿彩瓷及近代青花瓷等,文、图均富于资料价值和欣赏价值。其中陶瓷器研究专家撰写的《钴蓝釉瓷的发展及鉴定要点》、《清代妃嫔日用瓷器》、《深圳民间收藏陶瓷一瞥》等都是本栏目的重点文章。
书画鉴藏栏目刊登《天津博物馆藏紫光阁功臣像》、《清代文人遗墨》、《高僧懒悟其人其画》等 9 篇文章中,其中《历史上奸臣中的书法家》介绍北宋至明代奸臣中具有代表性的大书法家,文笔生动,选题角度独特,图片也十分精美。《 傅山 先生狱中之作》、《傅山书法艺术简析》是上期山西专号遗留的两篇文章,进一步解析清代山西著名书法家傅山的艺术历程和艺术成就。
玉器珠宝栏目中的连载文章《 古方 先生玉器知识问答(二)》着重介绍美国和加拿大以收藏中国古代玉器而闻名的 11 家博物馆及其藏玉特色,文图并茂,资料十分难得。此外, 刘云辉 先生《永泰公主墓的传世玉器》一文披露永泰公主墓发掘出土的 3 件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的精美玉器,说明唐代贵族也收藏早期的传世品。
本期金银铜器栏目登载《澳门惊现一批楚青铜器》和《也说崇源新获楚青铜器群的时代》两文。前者介绍了不久前由上海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在澳门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所展示的一批楚青铜器,后者是著名古文字学 家王辉 先生针对这批楚青铜器的考证文章,青铜器爱好者可予关注。
古籍碑帖栏目刊登《喜藏〈孙氏养正楼印存〉》、《三朝递修本〈北齐书〉》等 5 篇文章,其中《郭希安刻〈蕴真堂帖〉》一文讲述民国陕西著名刻工郭希安为晚清书法家冯恕所刻《蕴真堂帖》拓本,可借以领略一代刻工郭希安的精湛镌刻技艺及诸多难得一见的石刻精品。
博物大观栏目发表《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清代鼻烟壶》、《晋祠楹联匾额》、《聚雅斋藏根艺欣赏》、《别具一格的春宫床》等 5 篇文章,内容涉及清代鼻烟壶、楹联、木雕等门类的藏品,丰富多彩。
钱币园地连载《中国货币史之最 ( 四 ) 》,介绍普通金属铸币中最大的金属铸币、最早的对钱、少数民族地区最早的铸币、年号最短暂的方孔钱等珍泉;此外,《天聪汗钱的版别分类》《民国时期甘肃省造银币真伪辨识》《新莽饼货泉版式》等文章,介绍相关钱币知识。
邮海钩沉栏目,《德国在华战地邮政及加盖“ KM ”的清一次片》一文由一枚清朝末年加盖“ KM ”字样的德国在华战地明信片,披露了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我津京地区时,德国侵华部队与家人邮政联络的内幕,所刊图片十分珍贵。
赏石论道栏目发表奇石赏析文章 4 篇,内容涉及福建莆田蜡石、大别山大理石板画、临朐齐彩石等石种,同时报道了近日在印尼巴厘岛举办的第九届亚太盆景赏石展的情况。
本期收藏轶闻栏目新增的连载文章《 1860 :圆明园大劫难(一)》,选自法国历史学家、资深记者伯纳·布立塞的同名专著。作者在查阅大量第一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和洗练的笔触再现了 1860 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前后的历史,还原了一段被西方刻意掩盖的历史真相。另一篇连载文章是《中国“第一古玩家族”逸事(二)》,作者回忆他早年与数件国宝的种种奇遇,追溯这些国宝的下落,情节引人入胜。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5 周年和开展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将于近期举办“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本期世界之窗栏目特别介绍日本传统文化的奇葩——浮世绘,内容涉及浮世绘的由来、历史文化背景、发展状况及其题材、种类,同时刊布多位著名画师的代表作品,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浮世绘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期还发表《〈收藏〉“山西艺术品收藏”专号首发式在太原隆重举行》、《〈鉴宝〉“走进陕西”国庆特别节目隆重谢幕》、《迎奥运奇石展在京举办》等文章,报道了相关重要信息。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