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富士山下的中国邮情

    富士山,日本的象征。就在富士山脚下的小城御殿场市,有一位痴迷中国邮史研究并小有成就的集邮家,他就是现年64岁的鎌野和之先生。

  鎌野和之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开始集邮,于1957年完成所有本国的邮票和重要的邮品的收集,转而开始收集世界各国的邮品。而这其中,他又特别青睐与日本一衣带水、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邮票、首日封和实寄封。为此,他与数位中国的集邮者建立了互寄互换关系。就这样持续了大约10年时间,随后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鎌野和之先生的中国邮友被迫与他中断了交往,而他不得不停止了对中国邮品的收集。

  一晃30年过去了,经营服装业有成、又退休的鎌野和之先生终于在1998年10月首次踏上向往已久的中国的土地。当他登上古都西安城墙眺望到鼓楼邮政局时,不禁浮想翩翩,再次萌发了收集中国邮品的心愿。回国后,他开始重新整理自己原来的中国邮集,并正式加入了日本国内的一些研究中国邮票及邮史的相关集邮组织,并成为各项活动的骨干。

  1999年6月,鎌野和之先生再次访问中国,并再次到西安鼓楼邮局参观,并游访了新疆各地、宁夏银川、青海西宁和北京等地。在新疆喀什邮局,他盖到了中国少数民族双文字日戳。这一收获,激发了他对中国实寄封上邮戳的更大兴趣。随后,在游览中国的其它城镇时,他不断购买邮品,寄发实寄封,并设法与当地的集邮者建立起交换关系。

  经过初步整理,正规收集中国实寄封仅两件的鎌野和之先生于2000年10月30日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中国邮戳集。他说,出版这部中国邮戳集的目的一是对中国各时期邮戳的收集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二是为进一步征求自己尚未收集到的各式中国邮戳。

  他这部邮戳集第一版的印量仅为20册,收录的各式中国邮政日戳共1千多种。而到2002年2月6日的第五次再版时,这部中国邮政日戳集收录的各式中国邮政通信领域中的邮政日戳已达4814种,印量也达到120册。

  对于一个并不懂汉语的日本人,如此执着地收集、整理中国各时期的各式邮政日戳,确实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正如鎌野和之先生介绍的,在他开始收集整理这些实寄封上的邮戳时,因不熟悉中国地理概况和地名,只能常常对着中国地图发呆。而面对无数的中国各式各时期的封片,就好像面对苏州五百罗汉和西安兵马俑,面貌不一,不能辨识,给分类带来无比的困难。但鎌野和之先生以其执着的个性和毅力,借助字典,一步一个脚印,一枚一枚地将不断收集到数万枚变化多端的日戳分门别类,归纳成集。就这样,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鎌野和之先生仅用两年时间,总共编印了五个版次的《新中国的邮政日戳样影印集》。在该书中,他将收集到的各式日戳按“三格日戳”、“新式三格戳”、“五格腰框戳”、“五格编码日戳”等分类列出戳图并加以一定的说明。除此之外,另附有前言,照片,参考文献,邮政日戳的有关法规、说明,邮政地图及航空邮路表,干线铁路邮运汇总表等内容。第五版全书厚达250页。

  鎌野和之先生现已访问中国四次,结交了众多中国邮友。今年下半年,他还将第五次来中国。中国邮友都期待着与他再叙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