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张化桥:买股票不要依赖下家

  张化桥:买股票不要依赖下家

  资深投资银行人士张化桥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欧美投资者已经对长期信奉的投资理念进行了调整。我把它归纳为以下4点:

  (1)更看重公司的质量,看淡增长(结果:投资者开始偏爱大,老,稳健的,现金流强劲的公司),

  (2)更看重目前的收益,看淡未来的潜力(结果:新兴市场失去了不少光泽),

  (3)看重现金,看淡故事(结果:高息股大涨。投资者开始用更加怀疑的眼光看待高负债的公司和不断需要资本支出的公司)。

  (4)债券得宠,股票失宠。

  这究竟是一个宗教性的变化,还是风格上的调整?我不知道。

  如果我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用更高的价格卖给下家,那么我的命运就被捏在了下家手里:如果下家要等好几年才出现,甚至永远不出现呢?如果下家对价格更挑剔,出价低于我的成本呢?

  如果完全不依赖下家,那才叫无欲则刚,那才是估值的底线。基于"求人不如求己"的信念,我们怎样给企业估值?我觉得,我们要回到巴菲特的一个逻辑:股票也是债券,是一个不需要归还的债券,比普通债券更波动,更危险。

  基于上述,我们会要求股票的息率不低于普通债券或者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如果低于,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股价的下跌来倒逼,使股票的息率达到某个起码的水平。此外,如果我们想完全摆脱下家的控制,我们在投资之前就要想清楚一件事:我们投资的前提是,所投资的公司究竟是继续上市,还是退市都一样。有人说,流动性的意义在于可以随时撒腿就跑。但这种思维容易使我们降低投资的标准,带有投机性,也就不自觉地把命运交给了下家。

  现代财务学的结论之一是,现金究竟是留在公司里,还是分给股东都是一样的,因为公司就是股东们的公司。但是现实一直在挑战这个理论。大股东有各种先天优势,有控制权和签单权,有各种手法耍弄其他股东们。这种地位与小股东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如果我们的公司要排队上市,显然这个价格对他们来讲是很不错的。而在一个估值合理的股市,公司应该对上市与否无所谓。你想想我们还有多少距离。

  在一个农贸市场,如果菜农卖韭菜的价格底线是每斤5元,而我们走上前去,高呼5元太低,坚持要付28元钱。菜农当然会惊喜,还会加大生产,直到价格跌倒5元附近。听起来,这象阿拉伯之夜的故事吗?其实,这些年,这部电影天天上映。

  采用新的逻辑,投资者将会错过大量的好机会。但是,他们也会因此躲开大量的地雷。在经过了过去十年的创伤之后,欧美投资者好象更愿意错过大量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