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双节长假仅有三个交易日,季末资金价格的攀升,使银行与公募基金都动力十足地大发短期理财产品,资金进一步从股市抽离,谨慎与观望的气氛越来越浓地盘聚在A股上空。表现在盘面,则是沪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踯躅于2000点一线。
短期理财产品吸引资金离场
季末的资金面紧张持续,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全线上扬。上周末银行间拆放利率隔夜、7天、14天、1个月、3个月分别报收于4.29%、 4.43%、4.23、4.42%和3.67%,分别较上周末上涨了162、106、94、48和2个基点。其中隔夜、7天品种创今年2月24日以来的新高。
国信证券分析师黄学军将之与2007年-2011年期间国庆前1周的隔夜品种环比涨幅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今年国庆前的短期资金更为紧张。他认为:“这样会吸引资金进入短期的理财产品市场,更显股市资金的紧张。”
数据统计,截至9月19日,目前 85只货币基金今年来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0161%,仍然超过一年定存3%。嘉实货币(爱基,净值,资讯)的基金经理分析认为,进入8月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常态化且金额越来越大,使得宽松政策预期落空。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水平易上难下,货币基金通过协议存款和融券回购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季末效应”同双节叠加,有望推动资金利率达到近期最高值。
新发基金宁可空仓过节
如果说短期理财产品的活跃,主要是吸引了股市周边的“闲钱”离场,那么,公募基金的低仓位则意味着场内资金也态度消极。
海通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最新测算结果显示,股票型基金仓位已持续回落至75%,为2010 年来低点。
日信证券对上周偏股型基金的股票仓位测算表明,公募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结束了此前连续四周的加仓,平均仓位为76.4%,比前一周周末回落2.0个百分点,为小幅减仓状态,目前的平均仓位处于历史均值附近。
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新发行基金近期纷纷出现空仓上市的情况,如泰信、诺德、华商、长盛等新近发行的分级基金,金鹰和中银的指数基金等,持有的股票仓位均为零,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基金经理对后市的谨慎与观望心态。
低仓防御策略盛行
国内经济未有明显好转迹象,海外量化宽松难言是福,倒是节后创业板巨量大非解禁在即,种种因素让机构在当前时点选择了以静制动,防御为上。
日信证券的研究显示,上周基金加仓幅度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 1.75%)、综合( 0.73%)和医药生物( 0.44%),减仓幅度前三的行业是家电(-2.04%)、房地产(-2.03%)和餐饮旅游(-1.47%)。尽管QE3的推出让盘面的周期性板块着实热闹了一阵,但基金行业配置的后五位仍然以强周期行业为主,分别是:黑色金属、信息设备、有色金属、商贸、机械设备。持有最多的前五个行业则是:食品饮料、房地产、医药生物、家电、餐饮旅游,这个阵容显然具有鲜明的防御性特征。
中金公司提出的策略建议是:在实体经济状况有待提振,流动性又持续偏紧的情形下,市场难有较大机会。投资策略上建议以谨慎观望为主,继续以低仓位进行防御。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全球宽松政策,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制约,管理层推出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可能性较低。当前市场,偶尔的机会转瞬即逝,投资应以快对之,或者以稳为主,不贸然盲动。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