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华泰证券独家支持,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七问中国证监会和上市公司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讨论稿
作者:董关贤,1938年12月生,退休教师。
我是一个年过七旬、股龄21年的老投资者。回顾21年的投资路,我有六个问题问一下我们的证监会和所有上市公司,并发表一些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问股票究竟是什么?
在证监会等管理者和上市公司看来,股票理应是上市公司融资的工具,在上市公司看来应该是“我轻松圈钱的工具”。这从股市诞生的1990年12月的目的——为国有企业解困,和后来的为国退民进的改革服务、为中小企业、创新企业解决融资难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股票不是我们所崇拜的经济理论中的宝刀,而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上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它是整体搞计划经济受挫后,才想到的惮惮惊惊使用的“过河浆撸”和“上山刀斧”。
那么,股票究竟是什么?从最本质上看,股票应该是资本市场里能对资产进行公平的、公正的、透明的交易的金融工具。它虽然具有融资的功能、帮助企业进行大规模集资、社会化发展的功能,但是一定是建立在资产公平公正透明交易上的。
股票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为了集中社会大资金搞铁路、水电站、大规模资源开发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交易工具。从它诞生日起,是牢牢建立在公平公正、透明交易的基础上的,是符合任何商品交易必须具备的等价交易的规律的。
倚重融资功能、意图使企业解决资金困境,获取超额暴利的手段,是经济机会主义、实用主义的短视做法,违背了商品等价交易的规律,不是股票的本质特性的表现。我们目前股市身陷全球倒数第一的困境,就是违背了这个等价交易规律、受到它严厉惩罚的结果。
要拯救我们的股市,必须从资产能够公平公正透明交易这个根子上检讨我们的证券市场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二问证券市场究竟是一个什么市场?
在证券管理者看来,应该是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经济的危险试验品,应该是一个严格受控制的资产买卖的投机市场。在它身上,不具备自由公平交易的特性,而是具有严格管制的威权特点。
它从我们这块贫穷落后的土地上诞生时起,就被威权的信仰者们放入大大小的“瓮”中——如必须为国企解困服务、国企上市只能拿出少部分股票发行、机构分红不需缴红利税、机构套现无需缴暴利税等等。而个人投资者,虽然拿的是上市公司交纳一切税收后的纯利润,也必须缴红利税和印花税。管理者和发行者们一边想用股市解脱经济发展困境,一边又万分害怕公有经济被“私产化”,从而使“共产”的胎记蜕变腿色。活灵活现表现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者的矛盾心理。
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是一个能够进行公平公正透明交易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和巨富投资者,在一级市场享有低价买入原始股和发行股的特权,享有到二级市场超额掠取暴利的特殊地位。而95%的中小股市投资者,只能在二级市场以市盈率20——70倍的高价买入股票。这种市场架构设置,充分体现了不公平、不公正。不具备公平公正透明交易的证券市场的要求,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市场,而是带有计划经济市场幻影的市场怪物。
要拯救我们的股市,必须弱化这些大大小小的“瓮”,剪除严重束缚自由公平交易的“铁笼”,改变股票市场架构。
三问证券市场的交易是否要讲信用?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这是许许多多父母为孩子开蒙的重要的第一课。诚实守信也是一个企业立世发展的根本基石。
可是,我们的证券市场里,却充斥了欺骗欺诈欺负,活脱脱是一个上市公司机构和巨额投资者掠取中小投资者资金、中小投资者血腥流泪的市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短暂上市后即变脸,招股说明书上说得花好桃好,增股发行书上表示雄心壮志要投资发展企业,上市和增发融到巨额资金后就移作它用——买股票、银行理财、投资其他企业等。在公开场合虔诚表示要回报投资者,却长年不分红或分得极少(仅意思意思),成了我国股市的特色——铁公鸡。甚至暗中搞幕后交易,进行权力寻租。
一个不以投资回报为交易信用的证券市场,绝对不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信赖。一个信用度极低的市场,得到的结果是投资者纷纷愤恨离去,或者冬眠僵卧。从目前持仓帐户仅5630,8万户中,目前在进行交易的仅仅占其百分之五,可以得到明确的证明。
要拯救我们的股市,在证券市场必须高悬“诚实讲信用”这面道德大旗,必须对不讲信用者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甚至法律罚处。对不讲信用公司,要上黑名单,限期改正纠错,不改者,应该追回融资,应该罚出市场,限定它五年不可以上市,甚至终身不可以上市。我们的证券市场一定要有上市公司不敢造假、不敢违背承诺的良好氛围环境。
四问上市公司的分红究竟是什么?
在私有经济条件下,购入股票这种以资产形式出现的商品,成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者,是以能得到分红增殖为前提条件的。所以在美国等国家,长期投资者在多数情况下,几乎每年可以得到应有的红利股息回报。所以它们的股市健康发展、长盛不衰。
分红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应该有的回报,理论上看,只要公司有利润,就必须有分红。分红是上市公司的天职。三年不分红者,应该停止增发新股,是做得对的。一年不分红的公司,资本利润率低下,还应该追究公司管理者的责任,如降低他们的年薪等。不能公司管得不好,我照样拿高额年薪。
五问红利税和印花税该不该收?
“中国股市投资者面对的最大普遍性问题是:第一,上市公司能持续多年稳定现金分红的公司极少;第二,分红水平极低,常常是一二分钱的象征性分红,中国股市的现金分红,从投资理财的角度看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中国股市还没有形成一个能以现金分红来定义的蓝筹股群体”(2012年8月19日《财经杂志》)
股票交易红利税是证券市场特有的税种。我国规定,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股东公司)分红所得不要交纳红利税,但是如果是分给投资者(公司高管等)现金的要缴红利税。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分红所得(现金和红利股)一律要缴红利税——所得红利的10%。红利税属于个人所得税,凡个人所得均应该缴税,取消(不收)红利税,在税理上不能成立。
在目前股市非常不景气的条件下和以现金分红来定义的蓝筹的情况下,为了稳定投资者、为了鼓励证券长期投资,国家应该采取暂时减免红利税的措施,可减低税率至5%,或暂免。
印花税,在卖出股票时要交纳交易额的千分之一。印花税虽然不高,但是每年还可以收几百个亿,如2011年收了236亿。加上佣金1420亿,加上交易费、通讯费和红利税,椐说要从二级市场抽去5000多亿!再加上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共募集资金7129,5亿,相对上市公司区区1500亿的分红,二级市场怎么会不得严重的贫血症呢?
一面是大抽血,一面是大“冬眠”、长“僵卧”和大退市大消股,。中国股市在GDP全球最高的情况下却全世界倒数第一。三年来居于球最低熊位。
为了使股市牛起来,为了鼓励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为了证券市场的休养生息,国家应该暂时停止收取印花税。
六问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究竟是什么地位?
有经济学者将我国的市场分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证券市场属于虚拟市场,由此而延伸的经济是虚拟经济。生产物资市场和生活商品市场属于实体市场,由此而延伸的经济属于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经济策略和政策中,涉及它的比重大;国务院的经济类会议,几乎没有一次是专门研究证券市场的。实体经济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从未见过投资有风险和入市要谨慎的告诫。而对虚拟经济的证券市场,在所有证券网页上和所有证券营业部,
都有“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告诫股市投资者,证券市场上充满了投机,充斥了欺瞒拐骗,是风险极大的。
东方的计划经济受挫、国营企业发展遇瓶径后就请来了西方的证券先生,是中国经济需要大发展后引进的实验性金融工具。这违背了证券市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即在需要大规模集资、社会化发展建立特大规模企业时产生。前者,是特大规模企业已经存在,证券市场在后,其人为的主观的因素很大;后者是证券市场在前,而特大规模的企业产生在后,其客观的、必然的因素很大。特大规模企业需要社会化大资金,社会化大资金需要证券市场,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而我们的特大企业发展遇困才需要证券市场,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或然性。既然是或然的,管理者不会高度重视、不会公开鼓励股民。我从未见过温总理和证监会主席在平面媒体和数字媒体上,如外国领导那样发表过有关证券市场问题的专门讲话。
一个社会经济的证券化率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已经有23.22万亿,而国民经济总生产值已经达到47.2万亿(2011年),两者的比率即证券化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九点二。目前股市平均流通市值已占总市值的百分之七十一点八五,中国石化(6.00,-0.05,-0.83%)、中国石油(8.78,0.01,0.11%)、中国神华(21.41,0.37,1.76%)等国有特大企业的股票流通率在80%以上。股票的流通率已经很高了。这两点,说明了企业向证券市场的融资额,已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企业对股市的依存度不可小觑。
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它在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中和每年必开的全国经济会议中,理应该与实体经济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上述六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有序的、科学、及时的解决,我们相信,中国股市一定会焕发青春,得到朝气蓬勃的发展。
七问这个大悖论怎么解决?
目前有一个重大的悖论困扰着证券市场管理者和广大投资者。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一个家庭,有父母、儿女四个人。这个家庭的总资产有一百万。有一天,父亲对妻子儿女说,从今天起我们要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家里的资产一百万分成一百万股。我们如果要入股的,可以购买股份,然后可以自由买卖。
问题是原先这个家庭的一百资产属于全家人共有,为了建立股份公司,却要大家拿出钱来买所谓的“股票”。那么,原先的资产究竟是不是属于大家的?既然可以肯定是大家的,就不应该付钱买股份;但是,又要大家出钱买股份,就否定了这一百万不是大家的。
这是一个家庭发生的小悖论。
这样的悖论,同样发生在我们的证券市场。
私营企业上市没有这个悖论问题。
问题在在股票总市值中占比很大的上市国有企业,在我国宪法上,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也就是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是全国人民的。既然是全国人民所有,那么在它们上市发行市时,就不应该要全国人民中任何一个人摸钱买它们的股票;你要大家摸钱买股票,就证明上市发行的国有企业(公司)不是全国人民的。
那么,请问:国有企业究竟是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这难道不是发生在我国经济领域——证券市场的一个大悖论吗?
由于这个大悖论的存在,就必然产生下列两个小悖论:
1、上市的国有企业公司,由谁来最终负责?企业的老总高管不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它们可以不承担最终责任,但是形式上他们要承担最终责任。是负责人也可以不是负责人。
2、上市的国有企业,究竟是公有的还是私有(包括部分私有)的?在宪法上规定任何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的。上市后,变成了股东所有。既是全民所有,同时又不是全民所有(全体股东所有)?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我个人不能回答这些悖论,以及解决悖论的解药。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