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股票质押概念股背后的信托魅影

  刘擎

  近期随着苏宁电器(微博)(6.02,-0.06,-0.99%)(002024.SZ)大比例信托质押融资,超日太阳(5.60,-0.12,-2.10%)(002506.SZ)跌破警戒线,鄢ST冠福(002102.SZ)质押吉林信托曝出风险,大族激光(7.61,-0.27,-3.43%)(002008.SZ)暴涨,洋河股份(121.99,1.40,1.16%)(002304.SZ)股价走低、信托质押价值缩水,股票质押概念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与之相伴的股价异动和法律风险引人思考。

  简言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信托,就是上市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股票质押给信托公司以求融资,信托公司对这些股票进行估值处理、给定折扣比率、设定警戒线和平仓线,以及附加增信措施,发放信托贷款给融资人。

  由于股市是波动的市场,因此,此类信托的抵押物价值处于不断变化中,但只要信托公司认为在安全的范围内,信托计划就可继续执行,如果触及合同约定的条款,信托要归于终止,极端情况就是信托公司抛售股票。

  投资者当然关心股票质押与股价的关系,就笔者长期跟踪此类股票的模型看,公告日—观察日的股票响应价格区间在跌幅30%~涨幅100%,也就是说大概率情况下股票质押概念股会出现上涨,但最近频发特殊情况,因为股价低迷或经营不善,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产品触及警戒线。股票质押后,出现深达60%~100%的大幅股价下跌,融资人被迫继续补仓。当然这与市况低迷有关,但也反映公司经营和估值出现风险。信托公司应当依据信托合同作出响应和处理。

  超日太阳、鄢ST冠福和苏宁电器的情况,考验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理能力。如超日太阳的控股股东已经将几乎“全部家底”都质押出去,手中只有 0.02%的股票(截至7月31日公告),股价下行他拿什么补仓?笔者认为,应对危机,质押人在没有多余股票补仓或补现金的情况下,最后可能通过拉升股价的方法,通过在二级市场的操作,来拉升股价重回警戒线和平仓线内。鄢ST冠福的大股东把股票质押给吉林信托,公司却面临退市危机。近日,公司抛出重大资产收购方案,子公司房地产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公司与明发集团有限公司因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在诉讼中。投资人应关注吉林信托怎么处理此类风险事件。而苏宁电器的张近东应对股价下跌,向信托追加补仓,并抛出增持计划,是否与信托签有补充协议,也未见披露,笔者认为信托投资人以及已经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应有知情权。

  信托公司也应防范风险,以防“做质押做成股东”。信托计划失败,信托公司深套其中。据Wind资讯,截至8月26日,已公布的半年报***有86 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或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信托公司的身影(不包括信托计划),信托公司持股市值约为190亿元。这其中大部分应为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投资,但是不排除随着股票质押信托出现不能兑付,信托公司动用自有资金兜底,最终“被股东”。

  市场上大多数人认为,大股东质押股份融资,获得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炒高流通股股价,提高质押股份价值,然后逐步解质押,高位套现,信托公司坐享几百万的信托报酬,小股民也短期赚个至少10%。这是一个多么皆大欢喜而收益丰厚的循环!但市场不是按照我们愿望行走,而是充满各种意外。

  的确,许多投资者在股票质押概念股上大赚其钱。如超日太阳、苏宁电器、大族激光以及其他多个股票质押概念股,虽然已有不错收益,但笔者认为要尤其注意法律风险,这类股票其实正在陷入“囚徒困境”。放任股价下跌,则触发警戒线平仓线,要被信托银行逼债;如果用资金做上去,则涉嫌操纵股价,虽然法律对操纵股价处罚过轻,但是否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

  作为一个希望企业持续经营、甚至做“百年老店”的负责任的经营管理者,为短期的利润是否值得冒巨大的法律风险?这是企业公民的决策,更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选择。

  作者为信托业资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