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股市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在政治上无疑它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冲破了我们长期以来很多思想上的禁锢和阻碍。这场革命开启了中国股市历史上最伟大的群众运动,也开启了中国股市走向市场化的大门。这波行情令所有人始料不及,当资金象洪水一样蜂拥而来后,我们看到了市场化的吸引力和威力,成就了我们以圈钱为目的的扩容、扩容、还是扩容!但是,股改对股市来讲,只是走出了市场化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就市场意义而言,是大股东通过支付少量对价买到了所持股份的流通权,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当股改潮水退去,新股、解禁股源源不断涌来,投机的神话终于破灭,我们才发现这个市场基础是那样的不牢固,它还缺少太多的东西,我们的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但不要紧,没有哪个国家的股市能够一帆风顺,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不断改革,总会走上那条最好的路。
下面主要从股票发行来说明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股票市场!
一、我们需要保护投资者的股票市场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投资者不仅仅希望自己拥有的现金存在银行获取利息,他们需要通过投资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获取更多经济利益需要融资,投资自己看好的项目。出于各种利弊考虑,他们也不希望仅仅依赖银行。作为国家,无论是分散风险还是为了经济更好发展,股市都有诸多益处。所以我们需要股市。
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两方是投资者和融资者,他们是市场的两大基石。他们的利益也是这个市场最重要的利益。让融资者手上的项目能够找到资金,让投资者手上的资金能够得到应有的收益,这是这个市场存在的根本,也是我们整个工作的出发点。保护市场,就是必须保护投资者和融资者双方的利益,不能偏废,而且,其它所有利益都要服从这两个利益。
但在现实中,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往往处于劣势。保护市场,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投资者或者说个人投资者。
保护投资者不是对投资者的施舍,是保护这个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础。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国对股票市场是那样的看重,对违法行为打击是那样的严厉,对投资者保护是那样的及时了。
二、我们需要市场化的股票市场
对于融资者来说,他们可以从银行借款,可以发行债券,也可以发行股票。相比前两者,发行股票可以享受企业市场定价、提高企业知名度、减少限制、具有更多灵活性等众多好处,十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它的缺点是融资成本高,有时还分散控制权。从纯融进资金的角度来看,只要融资成本不高于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利率,融资者是能够接受股票融资的。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愿意以高于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利率的成本发行股票。
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存款、国库券是他们获取无风险收益的主要手段。他们投资股票的前提是预计投资收益要高于前面两者,因为他们要承担市场风险,投资报酬率相对要高。现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3.3%,而企业能够获得的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是6.15%,那么,我们可以将双方能够接受的资金价格定在3.3%—6.15%这个区间。股票发行相对的市盈率区间为30倍—16倍。
但是,我们无法知道未来企业的盈利状况,只能按照过去的盈利状况来确定股票发行价格。过去10年的GDP增长为每年10%以上,未来我们将进入中低速增长区间,假设GDP年增长7.5%,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的市盈率区间变成22.5倍—12倍。
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无法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因为融资者一定希望22.5倍或更高市盈率发行股票,而投资者希望12倍甚至更低市盈率发行股票。投资者也会因人而异,从而选择不同的价格。
最终定价还是投资者和融资者相互妥协的结果,是通过真正的市场化来完成。
在一般的商品交易中,具有自有资金支配权的购买方通过自己的出价和付款行为最终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在股票这种特殊商品的交易中,为了维护公平交易,仍然应该采取这一模式,即具有自有资金支配权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参与价格的确定,并通过他们的购买行为完成进入二级市场前的股票交易。
要完成价格的确定,需要融资者披露足够多的信息。融资者会让中介机构参与进来,帮助融资者确定需要披露的信息,并进行鉴证。融资者和中介机构需要对自己的披露与鉴证行为负责,这是市场化中的契约精神的要求。
具有自有资金支配权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与融资者及其聘请的中介机构充分沟通后,可以参照自己的收益预期、二级市场其它股票的股价以及其它必须考虑的因素提出可以接受的发行价格,这是询价后的区间价格。之后融资者与中介机构确定最终发行价格,并向二级市场投资者根据持有流通股市值配售股票。当配售股份不够法律规定的最低比例时,发行失败。
以上描述的是发行股票的市场化图景。
管理层希望一个市场化的股票市场,发行人希望一个市场化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何尝不希望拥有一个市场化的股票市场!
三、为股票市场化我们需要做什么
前面提到了一个市盈率区间22.5倍—12倍,这是一个理论上的市盈率,但它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要让股票有投资价值,那么股票发行时的整体市盈率必须得靠12倍更近一点,特别是成熟型的大股票,他们的市盈率必须低于12倍,因为支撑大股票价格的更多是它每年的现金收益, 也因为风险收益率2.85%(6.15%-3.3%=2.85%)实在是一个极低值。
相比目前的发行价格,我们必须把发行价格降下来,实行股票低价发行,或者叫低市盈率发行。降低发行价格,使股票市场真正具有与其它投资方式同样或更好的市场竞争力,这个市场才能发展。
本文试图找到一个市场发展的平衡点。这个点是这么重要,它涉及到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通过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夯实这个市场的投资基础,最终使得融资者整体受益。而很可能在低价发行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市场的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或许能够再次点燃市场的激情,增强市场参与各方的信心,增强管理层进一步改革和打击违法行为的动力,减少市场继续改革的阻力,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股市,调动更多好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的积极性。通过真正意义上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市场能够产生更多的好企业!
这个平衡点找到后,就能够发现高价发行并不是我们所要的。它短期内保护了一些圈钱者的不当利益,但更多地是在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损害市场的公信力,同时动摇这个市场的基础,最终融资者的整体利益也不能保护!
为了实现股票发行市场化,我们必须把基金等类似机构排除在确定发行价格之外,因为他们不符合“具有自有资金支配权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条件。在过往的股票发行中,他们往往乱定价,定高价,并操纵新股交易价格。他们的参与,使市场产生了圈钱存在的土壤。他们好像在帮这个市场,实际是这个市场的毁灭力量!
投资者是市场存在的基石之一,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必须向他们提供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投资原始价格、评估价格以及成功发行后的增值部分,让投资者明白他们的真实成本和增值倍数。我们还必须完善投资者损失赔偿制度,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粉饰报表、弄虚作假的赔偿投资者实际经济损失,并给与重罚,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
我们每年必须有计划的解剖麻雀,主动发现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问题,以重罚警告违法者!
为稳定股市,阶段性的停发新股也是可行的。停下来理顺一些过往的问题,也让因长期圈钱受伤的市场得到休养生息。停下来是为了今后走得更好!
股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将会更加成熟,投资价值将成为资金进出的最重要指标。只要我们想投资者所想,下大决心建立一个双赢的市场,只要股市真正具有投资价值,在整个资金市场具有竞争力,不怕场外资金不进来,扩大直接融资也将变为现实。
当市场的价值体系建立起来,市场不断成熟之后,我们发现,那些现在没有盈利但前景良好的企业也可以以合理的价格发行出去了!
四、关于银行、股票市场、企业的思考
我们的银行够大了,在世界范围来看,2011年前四家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就有三家是中国的银行。我们的银行或许可以更大,但一定是以风险不断累积为代价的,长此以往,或将绑架中国经济。
中央已经看到了风险,所以“十二五”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展资本市场显得尤为迫切。不可否认,股票市场与银行既有互补性,也有竞争性!要使股票市场有竞争力,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为资金进入市场提供合理的价格。目前,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15%,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两个重要数据。因为如果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资金每年能够获得现金收入达到3.3%左右,而靠企业盈利支撑的股票上涨风险溢价超过2.85% (6.15%-3.3%=2.85%。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涨跌很难估计,但投资者能够从企业盈利中看到股价正收益,这种正收益大多数情况下最终能够实现),对市场各路资金会有很大吸引力。对于融资者来说,既能够享受股票上市的诸多好处,很多时候也不会付出比银行借款更高的成本,他们完全能够也应该接受这一融资成本。说到这里,我们发行股票的价格到底定在多少合理就很清楚了。经过今后GDP增长速度下降的调整后,整体上10倍市盈率左右是合适的,这是市场化的标准!
可是我们的企业一到股票市场就漫天要价,他们淡忘了银行的资金价格,更没有民间资金价格的概念,完全不记得自己应该付给投资者相应报酬才能使用资金的市场化原则,总想吃免费的午餐,得天上掉下的馅饼。不但如此,他们中一部分人不择手段从投资者手中恶意圈钱,恨不能把投资者的口袋翻个底朝天,以造就自己的富裕王国。这里有市场化吗?没有,只有强盗逻辑!这些现象有历史的原因,但时至今天,有关方面应认真反思总结,拿出大智慧(4.55,0.01,0.22%),尊重市场,纠正错误,才能奋然前行!
不要再让投资者流血又流泪了,失去投资者的股票市场,将独木难支,终会倾塌!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