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桂浩明:缩股不能真正解决B股问题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图片来源:和讯网)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图片来源:和讯网)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在停牌近一个月以后,闽灿坤宣布重大事项:将以6:1的比例缩股。由于其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是0.45元,这样缩股以后的股价也就“反向除权”到了2.7元,这就超过了面值,从而消除了退市风险。与此同时,闽灿坤的总股本也将从原先的约11.25亿股减少到近1.86亿股。这个股本比起其上市之初的1.92亿股还要小一些。

  在闽灿坤B因为股价连续低于市值而出现退市风险以后,很多市场舆论是为之鸣不平的,这是因为公司在2011年度并没有出现亏损,之所以会有退市压力,主要原因在于作为B股,其交投极为不活跃,导致因为流动性不足而股价下跌。根据新的退市规则,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盘价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将被退市。如果是因为公司资不抵债,股价低于面值而被退市,这倒也符合设计退市制度的初衷,大家应该也能够理解。但是现在是由于B股市场不活跃所至,而其后果则由上市公司以及其股东承担,这就有点不合理了。也因为这样,有关方面为其提示了这样几条出路:“退市后上A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重组”、“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和“缩股”。应该说,结合闽灿坤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司并没有足够的富裕资金可用于回购股票,大股东似乎即没有动力也没有实力来增持股份,而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重组,在短期内也不具备可操作性。至于先退市再到A 股市场上市,由于没有先例,同时也缺乏制度保证,而且根据闽灿坤的经营状况,它要在短期内要以IPO形式到A股上市也不现实。于是,要保壳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缩股。

  作为投资者都很清楚,缩股虽然能够使得公司股票在现在免于退市的风险,但是并不会提升公司本身的价值。而且由于股市上的投资者相对更喜欢通过公司送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形式来获取更多的股份,因此出现缩股的话,通常会降低对公司的投资兴趣。更况,在企业管理理论上,缩股是一种企业收缩行为,往往不是具有高增长能力的企业之所为。显然,闽灿坤这次如果最终能够实施缩股,尽管保牌成功,但是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恐怕还是会面临一定的股价损失的。问题仅仅在于,这个损失与股票退市相比,也许会相对小一些。

  在这里应该明确指出的是,作为保牌的权宜之计,缩股也许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靠缩股来保牌毕竟不是上策,而且也解决不了B股市场的持续低迷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说,现在一些部门所提出的解决B股问题的思路,尽管都有其值得研究之处,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回避了给B股一个准确的定位以及如何为这些发行了B股的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问题。而显然,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B股市场还是会继续低迷,类似闽灿坤这样的问题,也依旧会不断出现。因此,现在是需要有关方面痛下决心,拿出大智慧(601519,股吧),通过制度改革来真正解决B股问题的时候了。当然了,解决这个已经存在了10多年的老问题可能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再怎么说也不会比股权分置问题更难。B股市场不大,涉及的投资者也不是很多,但不能因为它小,参与者少就可以忽视它,因为这关系到管理的规范以及制度设计上的诚信,还有对所有投资者的公平,不是什么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