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李扬帆
随着8月份最后一周的到来,预计在本月推出的转融通业务已是箭在弦上,尽管此前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等股遭遇谣言做空的事件令投资者深忧转融通业务遭恶意利用,不过从监管层的表态看,用于强化做多机制的转融资业务或率先试点,这对当前萎靡不振的A股市场无疑是个好消息。
证金公司总经理聂庆平本周一表示,公司75亿元注册资金作为初期转融资资金已经到位,公司拟进一步增资扩股至120亿元,目前董事会已通过相关增资预案。据本报数据中心测算,假设证金公司增资至120亿元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那么按照监管要求的10倍杠杆比例计算,在初期只推出转融资业务的背景下,将有约1200亿元的多方资金取道融资平台进入A股市场,这对于目前日成交金额不足1000亿元的A股而言,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两融市场多方占上风
业内人士对当前融资融券市场“做空动力不大”的判断也得到了交易数据的支持,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尽管进入8月份之后代表空头力量的融券平台频频传出做空市场的消息,但其实际做空能量却较7月份有所下降,至昨日收盘时,融券余额仅为13.12亿元,较7月份减少5589.7万元,在融资融券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从7月份时的 2.13%降至目前的1.93%。而本月的融券卖出量也降至21.48亿股,较7月份减少3.62亿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本月大盘走势起伏不定,但本月的融资余额却进一步得到抬升,至昨日收盘时,融资融券余额达到678.5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约665.4亿元,不仅较上个月增长37.68亿元,同时也创出今年以来的单月新高,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包钢稀土(600111,股吧)等9只个股的融资余额在本月增长了10亿元。
多方热捧三类标的股
交易数据显示,A股市场本月的融资余额较7月份增长了近40亿元,但就具体个股而言,多方资金在借道融资市场布局时却显示出明显的选股倾向性,本报在梳理了8月份融资余额增长较多的个股后发现,在当前市场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低价、绩优以及流通盘相对较小的标的股更容易在融资市场上得到资金的青睐。
经过二季度以来的持续下跌,以蓝筹为主体的融资融券标的股也大多处于股价的历史低位,于是银行股为代表的低价股成为本月多方资金布局的重点。本月融资余额超过10亿元的浦发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均属于市盈率不足5倍的低估值股票;而中国平安13.3倍的市盈率也是当前保险股中最低的。
尽管蓝筹股的业绩相对于A股市场中的其他品种具备更强的稳定性,但受上半年整体宏观经济趋冷的影响,不少蓝筹股的业绩也出现了下滑,而在此期间能够维持业绩平稳甚至超预期增长的蓝筹股自然不会遭到多方资金的忽视。本月融资余额达到11.36亿元的中国联通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实现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增长32.43%,增速较去年同期高出27个百分点。五粮液(000858,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融资余额增长较快的个股也均属于上半年净利润稳定增长的绩优品种。
融资融券标的股的蓝筹属性决定了相关个股的体量相对较大,但当前量能迟迟难以打开的市道却决定了中小市值个股更容易成为市场热点,因此多方资金在融资标的股的选择上也尽量往股本相对较小的蓝筹股倾斜。以本月融资余额达到10.3亿元的辽宁成大(600739,股吧)为例,其总股本只有13.65亿股,堪称蓝筹板块中的小个子。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