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极具消费潜力的节日。而对于当前严重缺乏亮点题材的A股市场,“七夕”也成为资金炒作消费股的“噱头”。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这种“应景式”的炒作完全没有可持续性,但消费股的确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市场补跌后还需要锁定该板块
黄金珠宝最受宠
8月23日,在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里,与股民“约会”的是以黄金珠宝为代表的“七夕概念股”。
昨日,A股行业板块中涨幅居首的是“浪漫”的工艺商品,板块整体涨幅超过3%,主力资金净流入5905.88万元。其中,黄金珠宝类股成为资金追捧的目标。个股方面,东方金珏大涨9.32%,青岛金王(002094,股吧)大涨6.11%,骅威股份(002502,股吧)上涨5.32%,明牌珠宝(002574,股吧)上涨4.86%,山东黄金(600547,股吧)上涨3.92%,老凤祥(600612,股吧)上涨3.33%。
此外,商业百货板块昨日表现也不俗。板块中,除了强势涨停的两只ST股(ST宝利来和ST海建)外,南宁百货(600712,股吧)、豫园商城(600655,股吧)、ST天龙涨幅均超过4%。
市场人士指出,七夕概念股的表现和今年“2·14”情人节概念股的表现尤为相似,黄金、旅游、餐饮、商业百货板块都有不同程度的亮点呈现。
应景行情难持久
值得注意的是,“七夕行情”并非一日行情。本周前3个交易日,“七夕概念股”便开始蠢蠢欲动。8月21日,黄金、旅游、餐饮板块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而零售板块整体上涨1.6%;即便是沪深股指双双下行的8月22日,黄金股依然在国际金价再次走高的刺激下,表现强势。
那么,这场打着“爱情”名义的行情能持续多久呢?
“七夕节”本来并不是很受社会重视的节日,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主动地开发一些主题性的消费,使得这个节日逐渐受到关注。齐鲁证券分析师李承飞表示:“这种主题消费,也给市场炒作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提供了理由。”
尽管“七夕行情”看似合情合理,但上海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却并不认为“七夕行情”具有可持续性:“这只是资金炒作消费股的一个噱头,尽管七夕是传统节日,但也是被商家最新开发出来的炒作噱头,完全比不上中秋、国庆、春节等大型消费节日,很难真正拉动公司销售业绩。资本市场投资最终讲的还是基本面,这种概念炒作随着七夕节的结束就会中止。”
李承飞同时提醒投资者,这种题材性股票的热度往往不具备持续性,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必须谨慎。
中期看好消费股
尽管七夕概念股只是“短暂的甜蜜”,来得快也去得快,但业内人士认为,因为“七夕节”而被炒热的消费板块,仍然是投资者的中期选择。
上周消费板块表现不佳,自贵州茅台(600519,股吧)业绩低于预期以来,市场逐步动摇了对消费品的信心,白酒和医药板块大面积个股补跌。然而,招商证券(600999,股吧) 分析师陈文招预计,消费品补跌之后,还会成为市场配置的方向。其原因在于市场普遍预期经济增长难以出现有效反弹,周期股的业绩即便在经济见底后也难以出现趋势性改善,毕竟医药和食品饮料等行业中期内稳定增长态势不变,所以消费品一旦补跌至估值具备吸引力之后,预计仍会成为中期配置的选择。
同时,“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即将来临,这也为消费股的上涨带来更多的驱动力。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国务院同意实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方案,该项利好将继续发酵,餐饮旅游板块有望继续保持强势。
德邦证券餐饮旅游研究小组分析师李项峰表示,餐饮旅游行业符合未来消费升级趋势,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暑期旅游旺季支撑板块景气,使得该板块在大盘下行过程中仍能保持一定的相对收益。尽管此前板块跟随大盘加速下跌,但行业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李项峰认为,在超跌之后,板块的小幅反弹是可以预见的。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