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到了快被遗忘了的B股市场,最近因为闽灿坤的退市争议而重新受到了市场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中集集团提出了其发行在外的B股在B股市场退市,用介绍上市的方式到香港H股市场挂牌的方案后,更引发了各方对解决B股问题的热烈讨论。已有报道说,有关部门在研究有关化解B股矛盾的新思路。这么看来,这个被搁置了十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似已露出了解决的希望之光。
不管现在的B股市场存在多少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抹杀B股市场过往的实践意义,更不能忽视B股在目前的客观存在。B股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棘手难题,关键在于在境内企业通过发行H股来吸收外资入股以后,没有及时对B股作出新的定位,而且在B股事实上已停止扩容以后,又开放境内个人投资者买卖B股,使得境内市场出现了一波巨大的B股上涨行情 。可是行情过后,就再没有任何有关B股的政策出台。
B股迄今没有股改,纯B股公司的国有股与法人股也就没有流通的权利,由于B股不再扩容,B股公司也不能再融资,其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致使上市公司结构老化,企业业绩普遍不佳,流动性每况愈下。所以,B股市场之所以股价低迷,流动性不足,应该说是与其缺乏准确的定位,投资者对它难以形成稳定预期有关。
在这里,制度改革滞后是个很重要的原因。闽灿坤在没有出现年度亏损的情况下暴露出巨大的退市风险,从本质上讲,就是制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这过程中,善良的投资者和那部分当时在股份制改革与吸引外资方面表现积极的上市公司将遭受损失。显然,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品种,B股现在退出历史舞台是很正常的,相关部门应尽早决断。有了这样的决断,就能对其准确定位,进而做出相应的处置。笔者以为,并不存在不能克服的困难,B股的规模不大,化解矛盾的代价应该是有限的。因此,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作为,特别是对B股做出明确的市场定位,是解问题的关键所在。离开了这一点,即便有再多的方案,恐怕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更难以得到投资者的真正认同。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