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套现工行中行H股 驰援A股银行

  全国社保基金正玩转“左手倒右手”游戏。只不过,这“两手”所代表的各不相同,其分别连接着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银行股。据统计,从2011年年初至2012年8月8日,全国社保基金已经至少减持了43.82亿股工商银行H股,套现约230亿港元;至少减持25.11亿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约90亿港元。而这合计约320亿港元中的一部分乃至大部分恰恰是A股市场银行股的“拯救力量”,全国社保基金“溢价”参与交通银行即将开启的定向增发也验证了这一点。

  “不要把社保减持工行中行H股理解为社保不看好,其实社保降低H股仓位是很正常的,港股市场是可以直接做空的市场,盲目坚守持股线反而会给海外资金的恶性做空以可乘之机”,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反,社保基金完全可以把套现的钱再拿回来支援A股,尤其是破净的银行股。”

  社保基金持续降低工行中行H股仓位

  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8日,全国社保基金已经至少减持了43.82亿股工商银行H股,减持次数超过7次,持股比例由超过18%降至 12.99%;至少减持25.11亿股中国银行H股,减持次数超过4次,持股比例由超过14%降至不足10%。本报记者统计发现,全国社保基金从工商银行 H股套现约230亿港元、从中国银行H股套现约90亿港元,合计套现约320亿港元。

  而且,对比以往年份全国社保资金的持股比例来看,2011年,其持股比例下降速度最快,工商银行方面下降了至少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方面也是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而2010年,全国社保基金对两家银行的持股比例下降均为1%左右。

  资料显示,不仅是全国社保基金,过去一年多来,全球著名的长线投资基金,均在持续降低中资银行股的持股比例。

  行业景气度下降 非减持主因

  对于全国社保基金的减持,有媒体认为是“不得不持续降低景气周期向下的中资银行股的仓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社保基金的减持趋势是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上市后就开始的,其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2007年的快速增长、应对了2008年和2009年的全球次贷危机、在2010年和2011年又保持了行业的快速利润增长,甚至被质疑为“暴利”,直至今年才出现了银行业的景气度下滑。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社保基金的持续减持或是因其战略调整所致。有香港私募基金经理称,全国社保基金有关人士曾表示将逐渐提高对外投资比例,而私募股权投资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向,不排除其从股票市场套现部分资金转投PE市场。

  上述市场人士更倾向将全国社保基金的减持解读为社保基金以战投身份参股中资银行后的一种正常后续操作,或是为执行某一原先设定资产配置比例进行的一种既定操作,并无特殊深意。

  驰援A股 溢价增持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日前公告,8月10日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关于核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增发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核准交通银行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5.41亿股A股和58.35亿股H股。这意味着交通银行定向增发方案得到了市场和监管部门的认可。财政部、社保基金等“国家队”及汇丰银行等外资投资者将溢价认购交通银行增发股份。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 数据显示,交通银行计划以4.55元/股向7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65.42亿A股,其中,财政部认购25.30亿股,社保基金认购18.78亿股,平安资产认购7.05亿股,上海海烟认购4.40亿股,浙江烟草认购3.30亿股等;锁定期均为36个月。同时,拟以5.63港元/股定增58.35亿H 股,其中,财政部认购为7.59亿股,汇丰银行认购为23.56亿股,社保基金认购为14.06亿股,Best Investment认购2.76亿股等。

  全国社保基金参与认购的股权,无论是A股的认购价格还是H股的认购价格都高于目前相关二级市场的市价,属于典型的溢价认购,且相关机构投资者又放弃了派现除权对认购价格的下调影响,其背后对交通银行的支持意图不言而喻。据记者计算,全国社保基金为本次溢价认购合计斥资85.45亿元人民币和79.16港元,合计约合183亿港元。

  据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