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世雨)一座城市的记忆离不开建筑,一座城市的进步离不开楼市。楼市的发展,既是对旧城市的一种传承,也是对旧城市的一种改造。由此衍生出的利与弊,在近十年来表现得极为突出。
一方面,楼市为市民创造了大量财富,改变了市民的生活居住品质,美化了城市的形象等等;另一方面,古建筑大量消失,不少市民居住呈现“远郊化”趋势,在步步上涨的房价面前,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购房压力不断加大……
盘点邢台这座千年古城近十年来的变化与发展,回顾楼市——这个城市改变的基础,以及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期,我们将从观念之变、品质之变、规模之变、财富之变、商圈之变、房价之变、交通之变、环境之变、版图之变、文化之变十大方面的变化入手,进行深入采访,展示出一幅楼市成长改变邢台城市发展的美丽“画卷”。
改变之喜 形象变美财富变多,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往事越十年。十年来,楼市改变城市的最明显标志,莫过于一幢幢新建筑对于城市形象的改变,这既是直观的也是感性的,在使得城市变美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的空间和格局。我们认为,楼市改变城市中有形的部分,主要通过版图之变、规模之变、品质之变、环境之变、商圈之变、交通之变、财富之间、房价之变这八个方面体现出来;而楼市改变城市中无形的部分,则侧重于观念之变和文化之变。
版图上,十年来桥东区、桥西区组成的传统市区范围被打破,继而加入了开发区、西北新区、七里河新区、南水北调西部新区这个四大新鲜力量。特别是在2009年 ,七里河新区的成立,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击下,邢台这座千年古城十年间变大了数倍。据邢台市政府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2008年的九年中,房地产施工面积增长了13倍。楼市的发展为城市版图扩张贡献了重要力量。
规模上,从建筑面积突破十万平方米到几十万平方米,再到近年来的百万平方米以上大盘,让邢台市民居住的社区规模在十年中有了质的飞跃。“以前的社区就是几幢楼的概念,而现在的大社区可以作为一座城来开发。” 很多总建面几十万平米大盘的开发企业,实际上已经逐渐担负起城市运营商的职责。
品质上,十年前的筒子楼、70、80平米等这些陈旧的概念早已湮灭,却而代之的是,是精巧的户型设计,周到的物业服务,多功能的生活社区,高科技的新型产品……“十年来,邢台楼市走过了一条解决基本需求——改善居住环境——追求居住品质的道路,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一市民在回顾楼盘品质提升时说道。
环境上,十年来楼市的发展,为邢台市民提供了更好的办公环境、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在写字楼方面,数量的快速增长表现的最为明显。据邢台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邢台商务写字楼的供应量占市场总供应量的比例为2%,2006年为3%,2007年则为4.5%。
至于商业,天一广场、凰家广场、北国商城、世贸天街、中北世纪城、守敬水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的崛起,为邢台的商业环境升级贡献了巨大力量。也正是由于这些商业项目的大量上市,直接促进了邢台商圈从单核心到多核心的演变。虽然这种变化还没有最终成型,但全市只有一个商业中心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市民在购物方面的选择也比十年前更多。
在住宅方面,荣获“联合国人居最佳居住奖”的79号院,获得由联合国友好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颁发的“国际文化社区”称号的阳光巴厘岛,荣获2011年推动城市建设力大奖的的巅峰国际……都折射出了邢台楼市在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
交通上,正式由于郊区楼盘的大量出现,因此带动了邢台交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郊区与市中心之间的交通线路更多,路网更加密集,道路更加通畅 ,今年5月,打通所有断头路的综合路网体系方案的“出炉”,也极大增加了市民对于邢台未来城市发展的预期。
楼市改变城市过程中,体现最明显的莫过上述六个变化。而若说到与市民利益联系最紧密的变化,则应属城市财富的不断积累。楼市的发展在为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为更多人提供了大量寻求致富的机遇和平台。十年来,在邢台楼市中,从住宅项目到商业地产,通过投资积累到财富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可以说,财富之变是楼市发展带给城市最重要的变化。
改变之忧 房价之痛远郊之累,古老建筑迅速消逝
有喜必有忧。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当楼市快步向前发展促进城市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日益高涨的房价和远离主城的无奈,以及代表城市文化传统老建筑的消逝……这些都使得很多市民感到遗憾、苦恼、失望,甚至反感。伴随着这个过程的,乃是房价之变。
毫无疑问,房价是楼市中最敏感的词汇,房价的变化也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奋斗一生为幢房”的终极梦想和“有房才是家”的传统观点交织在一起,在房价日趋上涨的现实面前显得颇为无奈。因此,房价的起伏波动,也就成为市民最为关心的话题和最感忧虑的问题。
就邢台而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十年来房价总体趋势乃是上涨无疑,具体经历了三轮大涨。第一轮大涨是2003年上半年,据当时邢台市房管局的统计,当年二季度商品房住宅均价达到1404元/平方米,比一季度增长6.92%,比2006年同期增长124元/平方米,增幅达12.56%。这个数据,创下了邢台单季房价涨幅新纪录。
此后,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供应量过大双重因素的影响下,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中,邢台房价基本保持了平稳的态势。借用一位当时业内流行的话,叫做“邢台房价歇歇脚了”。2005年至2006年之间,虽然邢台房价仍有小幅的上涨,但涨势较小且时常出现回落。当时间进入了疯狂的2007年之后,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据邢台市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上半年邢台房价同比上涨4.2%,创下了2004年以来的新高。到2007年12月份,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价信息,邢台房价同比上涨10.1% ,在河北各地市中从“跟涨”变为“领涨”。这样的涨幅,不但让很多市民吃惊,不少邢台的业内人士也颇感惊讶。 将这一年邢台楼市的表现形容为“热度最高、无比火爆的2007年”。
历史的运行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在遭遇了2008年“拐点”之后,进入2009年后全国楼市再次整体回暖。在这一轮涨势中,以往房价较为平稳的邢台楼市,也难以独善其身。以刚刚过去的9月为例,邢台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公布的9月市区房地产市场月度简报显示,市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3409元/平方米,较8月份上涨544元/平方米。相关专家用了“悲观、彷徨、惊喜、狂热”四个词语,来描述这一年邢台楼市的变化。
对于普通市民的生活,房价快速上涨带来了两个最明显的弊端:一是部分市民还贷压力巨大;二是居住区域离市中心变远。“奋斗一生为幢房”,刚刚和丈夫在桥西区买了房的市民黄小姐,就是被称作“房奴”的典型,每月3000多元的还款压力让她和丈夫都感觉“非常吃力”。“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刚刚工作的 80后而言,即使父母掏了首付款,余下的贷款也使得生活捉襟见肘。”
至于高房价下居住远郊的痛苦,也是很多市民所必须承受和面对的。“父母都想希望我能在主城安家,这样离他们比较近。但我不想住二手房,所以还是选择了市郊的新房。”市民吴先生在买房前曾经比较纠结,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想住新房就必须远离市中心。在南石门买了套房产。“为了这个选择,每天要座1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并且还要承受很多市政配套不全的痛苦。”
在楼市改变城市的过程中,邢台名城办公室主任、享有“古城卫士”美誉的刘顺超说:“老建筑给城市留了条回家的路。”对此,曾在北京见证过四合院拆除的邢台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王总认为: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忧虑的事。“古建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如果由于楼市开发而大量消逝,那将是非常可惜的。”
除了八种有形的变化,楼市改变城市过程中还带来了两种无形的变化——观念之变和文化之变,一方面,在楼市发展和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市民建立了贷款买房、跨区域买房、房产投资、先买房再结婚等新观念;另一方面,新型的社区文化和邻里关系,新一代的建筑理念和设计元素,都是楼市为城市造就的文化之变。
十年十变。房地产对城市的改变之巨大,无可替代。它能填海移山,改变整个城市的大模样;它能呼风唤雨,改变城市的经济发展轨迹;它能潜移默化,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它甚至能改变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大量值得赞美和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反思和警醒之处。
见证十年风云,关注楼市走向。未来,新浪乐居将继续与邢台市民同行。
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