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市,依附于开发商的所谓市场类楼市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是,今年一季度售价在2万元平米以下的刚需楼盘中,有60%以上的楼盘,在今年8月至9月9日期间出现了均价上涨。
一手房价如此,二手房价更甚。有同类研究机构信誓旦旦地宣称:8月份二手房成交均价17596元平米,同比上涨7.9%。二手房价继7月涨幅开始走高后,8月则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咋一看,涨幅7.9%的确够吓人的,但同比上涨必须考虑去年8月份的房价有没有足够的可比性。就此,研究机构则有意作了忽略和模糊。
前天,另有一家看似牌子更硬的市场研究机构声称:8月份包括京沪广在内的国内十大城市房价指数全面上涨。这个结论口气很大,但一涉及具体涨幅,平均只有0.55%,其中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的涨幅均不足0.4%。既然楼市在继续调控过程中,价格指数的上述波动,完全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将其硬戴上“全面上涨”的大帽子加以渲染,恰恰表明研究机构也自感底气欠足。
但不管怎样,房价从8月份开始,的确在部分楼盘呈现出涨多跌少的现象。这是刚需购房者出现焦灼不安的缘由所在。但焦灼不安同时亦反映出刚需购房者对这类市场机构的数据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是有理由的。北京住建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是,“金九”第一周,新建住房网签量环比8月最后一周下降19.6%。而上海则下降了10.1%,其它一线城市无一例外,网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官方数据是否一定靠谱可以讨论,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如果官方数据明显作假,市场研究机构非大做文章不可,可人们并没有看到市场对官方数据进行集中痛批。这至少说明,“金九”第一周放了一个哑炮。经济学关于价格走势的常识是,但凡销售量下降的商品包括房子,价格不可能呈总体性的逆势走高。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与研究机构的“齐声喊涨”唱起了反调。国家统计局称,8月份全国平均房价环比下降3.53% ,降幅呈加快趋势。当然,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样本涉及70个城市,比研究机构自说自话的“全国十大一线城市”要大7倍。考虑到样本扩大而样本之间的差异也随之放大,笔者不认为国家统计数据一定就比研究机构的靠谱。但对刚需购房者而言,它显然也是考虑是否出手的一个关键参考量。
9月13 日,市房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一个半月内,上海第二次重申“限购令”必须坚决执行不允松动。笔者阅读该“通知”发现,它虽然没在“沪六条”之外增添新的调控内容,但却明确强调了执行“沪六条”的严肃性。
在天津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温总理继续阐述了楼市调控不言放松的明确立场。虽说温总理坦陈“我献身国家已45年,再过几个月我将要退休了”,但楼市调控决非温总理的个人意志,而是国家意志!另外,重庆市长黄奇帆在达沃斯论坛上借记者采访时强调:“房产税今后一定会被国家立法,一定会成为中国基本的税制。我们认为中央让我们实验房产税是正确的,我们有信心。”经历了过去几个月的“风雨洗敬”,黄奇帆的上述谈话,恐怕也非随口一说。
综上所及,并结合两年多来楼市调控的风风雨雨,不管要买房的还是不买房的,应已能看到:楼市调控已经步入了常态化阶段。去投资和投机化行将成为楼市调控的长期性政策指向。至于短期内是否会用房产税取代差别化信贷和限购令,目前尚难下结论,但“去双投”的政策指向肯定不会半途而废。诚如温总理所言,“房价远未回归到合理价位”,但就当下言, 楼市调控的即期目标是抑制房价反弹预期。如果国内经济能在三季度末实现筑底,四季度实现回升,明年楼市调控也许会作适度加码。总之,无论是“去双投”还是 “回归到合理价位”,政府将继续采取“温水煮青蛙”之策略。(作者系媒体首席评论员)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