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梳理一下近两年来大陆有关楼市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两条以上,但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一边是有关调控加强和增加保障房,另一边是房价上涨。最近,国务院派出督察组,对多个省区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而就在督察组还没形成报告对房地产市场到底是否需要继续加大调控之际,大陆房地产市场却在悄悄地“火起来”。不仅银行加大对房地产贷款力度,一些地方也加大卖地力度。就在短短半个月间,大陆多个地区房价上涨超过过去半年多的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8两个月份大陆50个大中城市环比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房价再次普涨让多数房企认为,低潮已经过去,新一轮涨价潮已经到来,于是,买地、扩张、涨价成为这两个月大陆楼市的“主旋律”。本该是房地产业传统的淡季出现“火爆”现象。
■全国楼市迎来久违的火爆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桥附近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已经冷清了一年多的大厅,近期又出现了喧闹。
“5、6月份这个小区房子均价1个平方米还是2.4万元左右,这两个月突然窜到2.7万元多了。”一边翻看中介提供的房源及价格表,在北京工作了近10年的张先生一边小声嘀咕。
他告诉记者,本来以为今年下半年房价能下来,没想到却上去了。
其实,记者注意到,张先生所说的情况,不仅仅在北京发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7、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标均呈现“双升”:环比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比5、6月份翻了超过一番,环比价格指数走高。可以说,这两个月大陆房价已经从上半年“局部上涨”向“普遍上涨”变化的态势明显。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大型楼盘售楼处记者看到,已经迟了一年开盘的楼盘,短短半个多小时,就来了几十个看房者,至少8套房源被预订。而据其他媒体调查报道,在广西南宁“金源一品”楼盘出现的近千人抢购100套房屋的景象,成为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抢购浪潮的一个缩影。
“其实二手房市场比新楼盘卖得还快,价格上涨也高些。”麦田房地产中介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和年初时一些中介店面门可罗雀的情景相比,眼下的情况可谓“冰火两重天”,在一些热门小区,很多看房客需要“拼团”才能轮上看房。据新华社报道,一家中介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中介北京南城四家分店原本每个月约100万元利润,7月份做到了300多万元。
房价上涨,成交量扩大,是暂时的反弹还是长期趋势的反转?业界学界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近期房价的确是涨了。
■银行、地方政府暗地“助涨”
对于即便楼市火爆时期也少有的7、8月份价量齐涨,很多人表示不解。
大陆一位知名经济学者曾在微博上这样发问:在中央楼市调控未曾放松,政策口子并未松动,而且调控政策还有可能加码背景下,为何房价依旧上涨?
的确,这似乎是一道很难让人看得懂的难题。但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却很简单:地方政府和银行暗中发力,助涨了房价和楼市火爆。
中海地产一位中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央调控政策不断加码,让地方土地财政降了温。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房地产开发商也不得不考虑经营风险,拿地热潮减退,与此同时新开楼盘相应减少。就像股市一样,大陆民众有一个“通病”——买涨不买跌,越是房价高位,民众越是出手。开发商楼盘一少,民众也开始不敢轻易出手,这就造成前一段时间大陆楼市出现量价齐跌现象。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增收乏力,和习惯于土地财政,外加上他们曲解中央稳增长内涵,于是,部分地方政府近期开始不声不响打擦边球,“地根”放松冲动增加。
于是一些地方的地王“重出江湖”。在7月30日举行的北京土地拍卖中,和裕地产以37875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捧得一商业金融地块,成交价位居北京历史上同类地块的第二位。而在6月,恒大地产以13.22亿元购得广州珠江新城地块,溢价率高达170%,引发市场一片哗然。而在温州,虽然在外人看来,这里最不缺的就是钱。可当地政府近期一次性就出卖土地3000亩,成为地方政府今年一次性卖地最多政府。
除了土地财政,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一些地方频频出现的暗自放松限购、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普通住宅标准调整、发放购房补贴等等,也都助涨了房价和楼市回暖。据了解,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大陆已有33个城市以不同方式“微调”楼市政策,“财政焦虑”再次凸显。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地方政府放松调控以活跃房地产市场的意愿增强,一些地方屡屡微调试探调控底线,房价调控受到挑战。
“除了以上因素,恐怕银行是助推这次楼市提前回暖的重要因素。”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一位高管告诉记者,由于很多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一般,他们把下半年增长目标瞄向楼市,“因为,在所有银行贷款中,楼市贷款最赚钱,也最安全。”于是,今年5 月份开始,尽管中国银监会一再强调金融业加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要配合国家整体政策,同时一些银行却开始暗自和开发商合作,在贷款利率和直接对开发商贷款上,加大对开发商“扶持”。“当地方政府和银行成为开发商的合作伙伴时,房地产市场想不火爆恐怕都做不到。”
■楼市回暖或增再泡沫危机
“除商品房外,外资云集的高端商业地产市场价格也开始走扬。”台湾一家知名媒体针对大陆近期火爆的楼市报道称,数据显示,2012年第2季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较上季环比增长3.96%;上海、沈阳、重庆等地也保持上扬态势,重庆的环比上涨甚至超过15%。
该报道认为,大陆楼市回暖的背后,不仅是庞大人口结合城镇化带来的刚性需求,近期政府房市调控政策不再发力、资金市场在宽松政策挹注下供应充裕,更是重要原因。7月下旬国务院督查16个省市楼市后表示“不必出台新政”。而传闻湖南省将展开房产税试点,也遭到明确否认。外界普遍认为,大陆控制楼市的刚性行政手段几乎用尽,预计未来不会再加码新的调控政策。
不过,台湾多位经济界人士认为,大陆近期出现的楼市回暖,必须确定是一种“理性回暖”,涨幅应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既能达成短期经济稳定的目标,又要防止“再泡沫”现象发生。学者认为,尽管大陆房地产不会出现泡沫破裂危险,但是,大陆房地产的确存在巨大泡沫。如果不控制目前越吹越大的泡沫,就很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尤其是当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时,房地产市场受拖累,泡沫很可能破裂,那样,将对大陆经济造成巨大损害。
为此,台湾多位学者建议,政府应把政策重心移往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方面,防止楼市大跌大涨。那么,政府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区隔,降低市场刚性需求。其次,保障房方面则亟须加大立法、监督与问责,让龙蛇混杂的保障房、公租房建设真正成为中低收入者的希望,并能充分供应一般民众的需求,进而减少市场商品房的供应压力。
另外,台湾学者建议,大陆应建长效机制控制土地使用。他们认为,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几乎已成为“毒瘾”,如何改革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中央与地方需建立更清晰的分权体系与财税机制,包括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才能从源头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楼市市场正常运转。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