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俏瑜 文/图
近日,刘小姐向记者反映,她在看房过程中发现不少地产中介挂出虚假房源。记者了解到,随着购房者看房积极性以及入市意愿的提高,房地产中介市场也有所好转。然而,某些房地产中介机构或者中介人员为了揽客,使出各种怪招。业内人士提醒,目前房地产中介行业鱼龙混杂,购房者应谨慎选择,不要轻信中介单方言词,应核实房源的真实性,并了解相关细节,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这期,通过曝光房地产中介机构几个揽客怪招,提醒购房者勿掉入类似陷阱。
现象一:发布虚假房源
改善型置业者刘小姐反映,近日在看房中发现了不少假房源。她表示,在市桥某中介机构看中了德兴路某楼盘的单位,而中介人员以业主是香港人暂时不在番禺为由拒绝看房。后来,刘小姐多次提出看房要求,该中介人员以联系不到业主等各种借口推拖,并建议看其它房源。由于这套房的标准符合刘小姐的要求,因此她希望能联系到业主看房。然而,该中介机构另一中介人员却跟刘小姐透露,该套房源根本不存在。据刘小姐说,已经碰过几次类似的情况,自己看中的是二楼单位,中介人员告知二楼单位已出售,四楼有一个户型一样的单位。
记者走访发现,番禺部分房地产中介机构挂出的二手房信息,充斥大量虚假的房源信息。而网上的假二手房源则更多,这些假房源不仅有可能损害购房者利益,也打乱了二手房市场的秩序。据了解,某些不良中介为了揽客,通常会挂出个别“笋盘”吸引购房者,待有客人上钩后,就以“刚卖出”、“约不到业主看房”、“要提价”等为借口,然后推销其它高价房源。记者还发现,网上挂出的某些房源所显示的楼盘名称、室内图片一致,而具体的单位却不同,比如一个是17座304;而另一个则是17座804。
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小型中介为对抗同行竞争,就会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来丰富房源。比如,网上发布的房源信息,就很容易被其他中介机构复制抄袭或者小改动,并把价格调低以此吸引购房者。虽然客户咨询时,他们会说房子卖出去,不能以现价成交。但是,客户会认为,他们的房价更便宜,下次就找他们买房。因此,购房时应注意辨别房产信息,防止被一些房产中介误导。
现象二:夸大市场需求
最近几个月,随着楼市成交回升,二手楼市场呈现回暖趋势。经过长时间的博弈之后,部分购房者对楼市的走势有了更深了解,部分购房者开始接受目前的房价,购房积极性有所增强。然而,某些中介机构借市场回暖之势,对购房者夸大市场需求,制造房源紧张假象,促使购房者盲目消费。
刘小姐现住的房子是楼梯房且是六层,为了方便家中的长辈出入,打算置换一套低楼层或者电梯房。最近,她花了不少时间看房子,但是始终没找到适合的。刘小姐从中介人员那里得知,最近一段时间,番禺的二手楼市很火,放盘量没有增加,而需求的人增加了很多,房源供不应求,某些素质好的单位早上挂出,当天中午就已经被消化。该消息让刘小姐感到有些紧张,担心房价很快又要上涨。
记者了解到,刘小姐的目标是学位房区域,与其它普通的地段相比,这类特定区域的房源确实较为抢手。而且,刘小姐的意向是低层的楼梯房,这类房源较为受欢迎也属正常。但是,中介人员所说的房源供不应求,早上放出中午被消化则含有夸张成分。虽然目前二手楼市有所回暖,但还不至于“一房难求”。业内人士透露,中介人员强调房源抢手,主要是为了让购房者交定金,达成交易。在恐慌之下,容易因冲动购房而做出错误决定。因此,购房时,应该理性分析,不能轻信中介人员的花言巧语,以免后悔。
现象三:规避楼市政策
在限购限贷政策之下,某些中介机构为了留住客户,用各种方式规避政策。据某中介机构人员透露,二手楼之所以成交旺,是因为能通过某些途径规避政策,给购房者提供购房“便利”或者“优惠”。比如,帮外地购房者开具本地税收证明以获得购房资格、通过调高物业总价以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隐形成交规避营业税等。
根据目前的规定,出证未满5年的二手物业在过户成交时需要缴交成交价5.5%的营业税。由于目前番禺一二手房价倒挂,如果加上税费,购房者购买“次新房”的总价可能还高于一手房。因此,不少中介推荐买家先到公证处做委托公证之后,等到房产证出证满5年时,再前往过户,这样可以节省5.5%营业税这笔开支。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实行存量房网上交易区域,由于评估系统与真实成交均价已经很接近,导致报低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买家开始选择先通过公证处办理委托公证的方式来规避税费。
业内人士提醒,先通过公证之后再延后过户,虽然可以节省税费,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在房地产交易部门的记录中业主还是物业的持有人,业主如果有意骗取买家房款,可以发出房产证灭失声明,之后重办新房产证,就可以骗取房款潜逃,买家持有的原房产证也就无法过户了。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