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对话韦森:房地产创生大量广义货币

  今年伊始,中国经济已放慢前进的脚步,出口的下滑、产能的过剩,再加之消费的疲软让原本动力十足的“三驾马车”开始举步维艰。从年初的通货膨胀压力,到年中所谓的“CPI下行”,货币政策的每一次调动都刺激着市场的神经。再加之房地产市场调控、证劵市场制度改革、国际板上市等争论,在此宏观背景下,我国经济将何去何从?面对中国经济的增速下滑,什么才是最适宜的宏观政策?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货币流动性、楼市、股市的核心问题又是什么?本期东方财富网《财富观察》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教授韦森,与韦森教授一起探讨当前经济中的点点滴滴。

  据统计,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6%,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扬,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购房的贷款表现出快速的上升趋势。

  东方财富网: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急剧膨胀能理解为主要是由房地产所带动的吗?

  韦森:近几年房价的快速上涨,房地产交易量的快速攀升,正是中国广义货币快速增加的一个主要贡献因素。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购房贷款的快速增加,实际上导致了更多的广义货币被创生出来,由此我产生出一个新的观点——房地产是中国广义货币的创生机器。

  具体说来,前些年房价疯狂上涨,购房者需要通过昼夜排队贷款购房,旺盛的需求推动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进而激励地产商持续不断地开建新楼盘。在此过程中,多数购房者需要通过银行贷款预交首付,而随着房价的上涨,其首付会越来越高,为房产商带来更大的利润。房产商将这部分贷款转存银行,进入银行的存款账户中,在央行的统计数据库中就转变成了广义货币。

  另一方面,地产商在获得土地之前,需要向银行贷款。据统计,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6%。通过银行贷款,地产商获取资金,转给政府进而获得土地,政府将这部分贷款存入银行,又转而投入其他更大的开发项目,成为一些开发商的银行的存款,最后政府的投资,成了一些开放商和建筑商的存款,最终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中汇集成“广义货币”存量。

  这样一来,在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极度的繁荣中,在房价快速上涨的热潮中,银行对购房者的巨额贷款变成了开发商的存款,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又变成政府的存款,政府开发投资和从银行的贷款的投资进而变成其他开发商的银行存款,最后汇集到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数字中,被央行统计下来,就成为了广义货币,即M2,其实质上仅仅记录了市场交易的结果。

  由此可以预期,如果央行放开乃至鼓励银行信贷,倘若全国的房价开始新一轮的快速上涨,其必然结果将是广义货币的快速增加。如果今年银行贷款再次超过10万亿元,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将超过100万亿元,这将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