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河南当地媒体《大河报》报道称,河南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银监会河南监管局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刚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支持群众购买首套房。凡家庭名下(含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无房产登记购房的均视为首套房,金融机构在风险收益平衡的基础上,原则上应给予基准利率下浮30%幅度内的优惠。
6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河南银监局权威人士6月26日告诉记者,网上所传河南房贷新政是误传,这个政策并没有最终出台。郑州金融办相关人士也否认了房贷有相关新政。”
一直没消停的楼市,这次让我失去了讨论到底有没有这个文件存在的兴趣以及必要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姑且搁置假消息这门子事。倒是一跃而起的楼市成交量,大大地晃了一下我的二饼眼镜。
先说杭州:《今日早报》消息说,今年上半年,在受着“限购、限贷”双重压制的大背景下,杭州楼市主城区上半年共成交商品房22085套,这个成绩仅次于2009年同期,甚至比“面粉贵过面包”的2007年还要多近千套。最近六年来,仅次于公认成交火爆的2009年同期,为去年同期10543套的2.09倍,并接近2011年全年23346套的数据。
再看南京:CCRC统计的消息说,今年上半年,南京市新建住宅商品房成交37470套,同比2011年上半年,成交量大涨97%。同时,在对南京八大板块的100家楼盘调查中,房价喊涨的楼盘达到了34家之多。
楼市再次陷入是否回暖的喋喋不休争论之中。
幼童的认知可以称之为懵懂,初恋的单纯可以附会为懵懂;初次购房的买房人,因为对房地产的不经事,也可以称作是懵懂。一些懵懂的购房群体,面对房地产领域中的地产商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帮凶学者、利益团体、先富一族等的忽悠,自然找不到一个真正代表公平言论的“独角兽”。由此,现在的楼市购房人,要面对着各种渠道颁布的统计数据、要收听着各方利益发出的预判声音,让他们瞬间作出一个鲜明的判断,着实是非常困难的,是为“楼市懵懂时刻”,需要考验每个购房人的淡定程度和智慧指数,自己做主,自己做自己的“独角兽”。
我看回暖一说,基本也已坐实,因为证据充分:交易量涨、房价爬升、土地抢拍、信心重拾。在这一系列的佐证之后,央行一个月以内连喊两次降息,也被解读成政策向宽裕趋势发展的一个释放信号。
但是,我们也需要保持三个清醒的基本认知。一是此轮回暖谁在支撑?是包括刚需和改善在内的宽泛性“大刚需”的支撑;二是楼市政策究竟松没松?房地产的调控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温家宝总理7月7日再次强调“决不能让房价反弹”;三是地产商起死回生了吗?手上存货一大堆、没资金拿地的窘境短期内并没有得打到实质性改观。
因此,我的判断是:这轮“量涨价平”乃至“量大涨、价微调”的回暖,只是调控压制下需求释放本质不变的浅层次回暖,距更纵身的深度回暖尚存一定距离。在限购红线的硬杠杠政策下,失去了炒房暴利存在的可能性,楼市走向注定是平稳的,今年的房价注定不会暴涨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