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警惕楼市回暖

  近来我国楼市回暖明显。数据显示,2012年6月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环比上涨0.75%,其中北京涨幅(2.29%)最大。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库存也连续7个月回落,已至2010年年中水平。据统计,北京6月份当月新增项目的签约率为15.2%,更达到一年来最高值……

  本轮房地产调控可是经过一年多努力,连限购都用上了,才有初步成效。而今,随着降息重启,正该未雨绸缪,防止楼市从回暖走向过热。

  首先,不警惕过热是不行的。随着这轮首次购房为主的需求进入市场,去库存的进程比较实在。尤其是最近一年多以来,各地开发商受到调控影响,对拿地态度并不积极,新建房数量较小。如果下半年开发商拿地仍不够积极,那么到年底或明年初就面临一个“库存不足”问题。这意味着,尽管现在没有出现恐慌性购房的大趋势,但到了明年初,如市场突然“断供”,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彼时,价格快速上涨就很可能成真。从历史经验看,每当成交量温和放大的时候,就要留意未来楼价暴涨问题。这关乎房地产业能否平稳触底,关乎对这个行业的调控成败,更关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实是非常重要。

  其次,楼市此次回暖并不表明调控已经失败,政策仍未失去先手。一是这次市场的回暖从本质上看,并不是市场供需均衡所致,而主要是源于购房者心理的恐慌。这部分恐慌的购房者中,最大比例的是首套购房人群,这部分人心理最脆弱,最怕出现2006—2009年的情形。而曾对楼价推动能力最强的投资资金,因为受到限购政策限制和楼价表现低迷的影响,并没有全面参与此轮市场回暖进程。二是投资资金仍然对楼市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楼价已基本失去投资价值。以北京为例,一套300万总价的住宅,月租以5000元算,年不过6万元租金。即使不计利息,也要50年收回成本。这等于说,如果房子买的目的不是用于自住,那么就已是纯粹博傻——赌还有一个比自己笨的傻瓜以更高价格接手。三是民众对楼市调整方向的预期暂未发生改变。一个典型的事实是,尽管各地方政府频繁有试探性的“松绑限购”行为,但每次都被中央政府的政令所阻止,调控政策的公信力尚在,也就意味着阻止房地产再次陷入疯狂的群众基础尚在。

  最后,下阶段房地产调控目标宜有所调整,并进一步明确政策绝不容忍出现新一轮泡沫。一方面,7月4日的《人民日报》已发表文章重申楼市调控不能放松;另一方面,有些所谓“专家”在谈论降房价不应是调控重点。为正本清源、宜适时对房地产调控的阶段目标进行调整。笔者以为,一方面宜反复明确楼市调控不放松,明确至少对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的“限购”政策不放松,既要压住价格,又要抑制过高的换手率,不让降息等“稳增长”措施成为楼市虚火重燃的“导火索”;另一方面也宜承认三线和四线城市发展需要,引导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但作为调控政策在新阶段的内容,宜追加些新的调控工具,例如,应早些明示未来就房产征税的计划安排,给地方政府一个定心丸,藉此也可重构我国房地产的估值体系。

  总而言之,房地产兹事体大,需要警惕再警惕。其归宿应近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不应成为对资源吸附力过强、毛利率过高的特殊行业。环顾整个世界,一个国家的经济雄起必须有实体经济雄起作为底子,没有哪一个国家是靠炒作房产的纸上富贵实现所谓伟大复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