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资产”一词最早起源于香港,是指房产的当前市场价格,低于拥有人就该房屋向银行的借贷余额,也就是资不抵债。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之后,房价暴跌使得众多家庭沦为负资产。
时至今日,随着香港楼市价格在15年后重返1997年的高点,当年的“负资产一族”也由2003年高峰期时的10.5万户,减少至现今的78户。楼市的持续升温使得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负资产现象将成历史。
涨势汹汹之际,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日前提出 “楼市冰火论”,无疑为在港置业者再度敲响警钟。如何避免负资产重现,这无论是对香港还是内地楼市来说,都值得深思。
楼价创新高:负资产宗数渐归零
在5月份一份研究报告中,香港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系董事黄良升指出,2012年香港楼市交投畅旺,楼价不断上扬,经过近15年的调整,二手楼价成功升破1997年高峰,个别屋苑单位的尺价更创出新高。
与其观点呼应的是,反映香港住宅市场价格动态的“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领先指数(CCL Mass)”,在4月下旬已突破百点大关,6月15日收报101.35点,这也是这一指数自1997年以来首次站在100点之上。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香港负资产个案宗数理论上将变为零。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局6月11日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称,目前香港负资产的宗数由2003年第2季高峰期的105697宗,回落至2012年第1季的78宗,占整体住宅楼宇按揭宗数的万分之二,涉及总金额也降低至仅约2.36亿港元的历史低点。
“当年许多深陷负资产漩涡的楼盘房价,近期都已经突破历史高位。”中原地产华南董事总经理李耀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特别是九龙塘、半山等豪宅区,上涨尤为明显。例如港岛贝沙湾,2003年时均价约为每平方英尺5000港元,今年最新的报价已达到每尺13000港元。”
有趣的是,当年负资产问题最为严重的楼盘,其实也都出在豪宅区。据房地产代理行屋之岛在2000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总数4370个港岛豪宅单位中,有52%的单位在受访时市值低于买入价。负资产最为严重的三个楼盘分别是帝景园、地利根德阁和雍景台,其中位于旧山顶道的帝景园负资产比例,甚至高达三分之一。
记者随后分别查阅这三个楼盘的最新报价后发现,时隔15年,这几个楼盘不但都走出“负资产”,价格更是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帝景园4月12日成交的单位尺价为19543港元,较1997年7月份历史最高价位时的16904港元/平方英尺,还要高出15.6%,其他两个楼盘情况也与之类似,涨幅在10%至20%不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豪宅之外,香港楼市的整体均价也已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美联物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全港楼宇成交均价为6288港元/平方英尺,而此前的历史最高价,则是1997年6月份创下的6208港元/平方英尺。
黄良升认为,在低息持续、通胀升温等因素刺激之下,未来楼价仍具有上升潜力,预计大型屋苑尺价将陆续升穿1997年水平,到2012年第2季,负资产数字应会消失。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