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资产”一词最早起源于香港,是指房产的当前市场价格,低于拥有人就该房屋向银行的借贷余额,也就是资不抵债。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之后,房价暴跌使得众多家庭沦为负资产。
时至今日,随着香港楼市价格在15年后重返1997年的高点,当年的“负资产一族”也由2003年高峰期时的10.5万户,减少至现今的78户。楼市的持续升温使得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负资产现象将成历史。
涨势汹汹之际,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日前提出 “楼市冰火论”,无疑为在港置业者再度敲响警钟。如何避免负资产重现,这无论是对香港还是内地楼市来说,都值得深思。
楼价创新高:负资产宗数渐归零
在5月份一份研究报告中,香港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系董事黄良升指出,2012年香港楼市交投畅旺,楼价不断上扬,经过近15年的调整,二手楼价成功升破1997年高峰,个别屋苑单位的尺价更创出新高。
与其观点呼应的是,反映香港住宅市场价格动态的“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领先指数(CCL Mass)”,在4月下旬已突破百点大关,6月15日收报101.35点,这也是这一指数自1997年以来首次站在100点之上。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香港负资产个案宗数理论上将变为零。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局6月11日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称,目前香港负资产的宗数由2003年第2季高峰期的105697宗,回落至2012年第1季的78宗,占整体住宅楼宇按揭宗数的万分之二,涉及总金额也降低至仅约2.36亿港元的历史低点。
“当年许多深陷负资产漩涡的楼盘房价,近期都已经突破历史高位。”中原地产华南董事总经理李耀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特别是九龙塘、半山等豪宅区,上涨尤为明显。例如港岛贝沙湾,2003年时均价约为每平方英尺5000港元,今年最新的报价已达到每尺13000港元。”
有趣的是,当年负资产问题最为严重的楼盘,其实也都出在豪宅区。据房地产代理行屋之岛在2000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总数4370个港岛豪宅单位中,有52%的单位在受访时市值低于买入价。负资产最为严重的三个楼盘分别是帝景园、地利根德阁和雍景台,其中位于旧山顶道的帝景园负资产比例,甚至高达三分之一。
记者随后分别查阅这三个楼盘的最新报价后发现,时隔15年,这几个楼盘不但都走出“负资产”,价格更是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帝景园4月12日成交的单位尺价为19543港元,较1997年7月份历史最高价位时的16904港元/平方英尺,还要高出15.6%,其他两个楼盘情况也与之类似,涨幅在10%至20%不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豪宅之外,香港楼市的整体均价也已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美联物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全港楼宇成交均价为6288港元/平方英尺,而此前的历史最高价,则是1997年6月份创下的6208港元/平方英尺。
黄良升认为,在低息持续、通胀升温等因素刺激之下,未来楼价仍具有上升潜力,预计大型屋苑尺价将陆续升穿1997年水平,到2012年第2季,负资产数字应会消失。
负资产统计:所涉者多为炒房客
所谓“负资产”,无非是指楼市暴跌的背景下,物业的市价低于原先用来购买物业的贷款,即“楼不抵债”。尽管是香港首创的新名词,“负资产”现象近年来多次出现。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在1997年至2012年的15年里,香港楼市“负资产”曾出现过三次高峰期,分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风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在这三个高峰时段,香港负资产数字均达到上万宗,其中该数值曾于2003年期间一跃攀升至10.5万宗。
“要出现负资产,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楼价跌破首付比例。”李耀智举例说,“假设你买一套1000万元的房产,银行为你提供七成按揭,这样你只需支付300万即可拥有该房子。可是金融风暴使楼价突然暴跌五成,那现在你住的房子只值500万元了,而你要还银行的贷款700万元。这样,你不但白付首期300万元的房款,还资不抵债,即使卖了房子还净欠银行200万元利息还未计的债。”
有鉴于此,1997年后,香港金管局为避免银行出现大量呆坏账,硬性规定银行严格执行“七成住宅按揭上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楼价下挫三成,物业尚不至于沦为负资产,业主也还可以通过变卖房屋来偿还银行贷款。现实的情况却是,许多香港人通过地产商、按揭公司获得第二份按揭(香港俗称二按),变相地放宽了按揭上限。“通过二按,当年最高的按揭比例甚至能达到九成。”李耀智称,对于当时的楼市来说,短期内价格跌破一成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许多负资产一族事实上也是来源于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受累于‘负资产’者其实绝大部分是炒房客,因为他们往往选择支付最少的首付,利用杠杆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手房产,而刚需群体则恰恰相反。”李耀智说。
投资风格异:港人理性内地客疯狂
“在2002年中至2011年, 我们共接触约有685个个案因负资产而欠债,而大部分负资产的个案其实都是炒房者,买了不止一套房产,楼市崩盘后无力负担银行按揭,从而被迫申请破产解决债务问题。”香港社团“明爱向晴轩”负责债务危机处理的社工翁丽萍,6月13日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不过,伴随着香港楼价的持续上涨,近年来翁丽萍已极少接到过有关因买楼投资而导致欠债的个案。她认为,原因之一是香港人经过1997年的风浪之后,买楼贷款变得非常谨慎,投资理念有了质
内容提要
香港楼价近日创下历史纪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全港楼宇成交均价为6288港元/平方英尺,此前的历史最高价是1997年6月的6208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表明,目前香港负资产的宗数由2003年第2季高峰期的105697宗,回落至2012年第1季的78宗,占整体住宅楼宇按揭宗数的万分之二。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