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坚持房地产严调不动摇,住建部高调重申限贷限购政策不打折;安徽、扬州等地方政府顶风试行“救市”;地产政策在“打架”。同时,房企生存艰难,房企破产案近期陆续传出;有关调控该放松的言论甚嚣尘上。“楼市很纠结”。
中央:严控房价
自从三月后经济政策调整为“稳增长”,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仿如看到“救命稻草”,希望在本轮稳增长计划中,中央政府能放松对楼市的限购限贷政策。但事实上,相关管理部门已多次表态,不会放松对楼市的调控。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避免出现反复,并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以舒缓市场压力。
前几天,温家宝总理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专家认为,目前房产整体价格水平相对于市民而言还是偏高,泡沫还很多,虽然房地产市场对拉动经济发展来得快,但拉动经济不能靠泡沫,一旦泡沫破裂,一二十年经济都恢复不了。牺牲眼前的一点利益对长远有好处,要扛得住。房地产价格不能出现大幅反弹,不能将前期的调控成果功亏一篑。
地方政府:救市造势
虽然中央三番五次重申坚持调控不放松,但地方政府却暗中“博弈”动作频频:龙年刚过芜湖就打响了救市第一枪——免购房契税; 5月7日,扬州出台购买成品房可获得房屋合同价款4%~6%的政府奖励。广州、武汉等地也重申公积金贷款政策,首套房可申请两成首付,明显倾向首套房和刚需客户。
业内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些政策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反映了在楼市政策执行问题上的博弈。以限购为首的调控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到地方土地市场,而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博弈。据有关人士统计,在“经营城市”的模式下,国内一些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已经占到了城市财政总收入的三成还多的比比皆是;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土地出让金可以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这也就可以理解,地方政府为什么热衷救市造势的内在原因。
信贷:存准下调
“一边是监管层叫停地方政府的‘微调’政策,一边是银行信贷的放松,政策打架,让人摸不着头脑。”顺德知名房地产策划人阿强表示。
据悉,央行宣布自5月18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全社会将释放4000亿元流动性资金,“钱流滚滚”,资深地产媒体人士郭先生认为,从房地产金融的角度分析,市场的有利天平倾向了房地产。
无独有偶,全国多个二三线城市开始放松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政策,4月23日,武汉对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人放宽了贷款额度,最高可以申请到八成贷款。呼和浩特也准备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及贷款额度,单身职工贷款额度由3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双职工家庭贷款额度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果信贷和公积金的调整会造成调控前功尽弃,那就得不偿失了。
房企:生存艰难
风水轮流转。
在2010年还是风光无限,一转眼,2012年最艰难的要数发展商了,房地产行业“稳赚不赔”的神话终于被打破了。房企的数量开始减少。仅北京、武汉、四川等三地,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
继四月份顺德广德业向法院申请破产后,佛山市顺德区兴业房产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清算公告,准备注销公司。这是今年顺德继广德业申请破产后,第二家宣告关门的房企。据一位在兴业房产工作过的高先生(化名)称,兴业房产作为顺德第一批元老级房企,有专业的建筑规划类人才,当年搭上了政策和市场的快车道,开发过银晖楼、银信楼等在当时比较优质的项目,兴业房产为顺德区房地产商会会员单位,在顺德有较大的影响力,“选择在这个时候清算应该是市场行为”。
据楼市记者了解,调控以来特别是今年开春至今房企资金链从紧,顺德的高地价使中小房企拿地成本大涨,根本无法与外来的地产大鳄竞争,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个别没持续性项目的房企只能退出房地产业。
市场和政策的神经目前处于极度敏感状态中。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