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名嘴隔空打仗五常多 昆楼市“红五月”或伪命题

  最近,关于房价的论点层出不穷,张五常发表了“房价无泡沫”的观点,得到任志强肯定。叶檀则发文,“泡沫太大了”,究竟谁是谁非?不得而知,或许聂梅生的言论,更贴近事实。

  张五常:

  楼市无泡沫无需打压

  任志强:常识

  “张五常直言,房地产的价值就是国家的财富,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大仓库,原则上房地产的价格越高越好。楼价上涨并非全然都是泡沫,也有生产力上涨的作用使然。他更坦言,并没有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如果并没有看到泡沫就拼命打压房地产市场是不明智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房价跌了之后没有太大问题,有的地方却跌下去之后就上不来?(此观点被任志强转发微博并评价:常识)

  张五常认为,这跟借贷膨胀有密切关系凡是没有足够抵押而导致借贷膨胀的,就很麻烦。“比如日本,银行大手笔借钱,跌下来的时候,房产抵押都不够。”比如原本价值只有100万元的房产,最后拿去抵押按揭到8000万元,自然房价一跌到不够价值,就会破产。而中国,却并没有达到这个地步,还不需要政府出手大肆打压。

  叶檀:

  房地产将左右为难

  原来的泡沫太大了

  以前市场存在可怕的预期,人民币大幅升值后导致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挫。

  在金融学家的教导下,大宗资产尤其房地产是对冲通胀的最佳工具,这一观念深入人心。通常来说,如果出现货币紧缩、人民币汇率上升,则房地产价格就会下降;如果货币宽松、人民币汇率被人为抑制在低位,则房地产价格上升。房地产泡沫是货币泡沫、资产泡沫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反过来说,当房地产泡沫大到一定程度,会助涨货币。

  从金融市场反观房地产市场,支持中国房地产在狭窄的区间内徘徊、左右为难的结论。

  中国处于货币紧缩区间,美联储等中央银行释放货币不能停止金融去杠杆化的进程。美联储增加的上万亿资产不能抵销原先数百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抵销房地产10倍以上金融杠杆的消失,原因无他,原来的泡沫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填满。

  聂梅生:

  房价现筑底态势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近日在天津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逼近上次2009年初的谷底,房价进入同比下降通道的同时,一些城市环比下降幅度开始减小,开发商以价换量和刚需释放,在成交量缓慢提升的同时,房价逐步走稳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处于筑底阶段。而长效调控机制的建立和适度、适量、预调、微调将成为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调控思路。

  对于接下来的政策走势,聂梅生表示,调控政策依然不能放松,否则好不容易取得的调控成果有可能落空。可以预见在较长时期内,坚持调控不动摇的态势不会改变。聂梅生指出,本轮房价上涨的原动力在于土地供给机制和市场需求不匹配,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和流动性过剩。住房双轨制建立、土地供给机制改革、房产税如何突破、房地产行业转型和健康发展都需要建立相应长效机制。“目前来看,支持刚需购房,保持房价稳定前提下,不会再出台更严厉的房地产打压政策。抓紧时机建立长效机制和因势利导地适度、适量、预调、微调将成为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调控思路。”聂梅生说。

  ●机构看市

  至祥置业:

  “红五月”

  只是“伪命题”

  昆明楼市上周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在市场方面,格拉斯香水小镇与奥宸·中央广场以试水为主、推售为辅的目的开盘。在宏观政策方面,此前地方政府小动作不断,各方声音此起彼伏,值此房地产调控关键时刻,住建部终于发出声音:明确调控方向不改,回调仍是主基调,并称“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然而,住建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却是让各地在政策微调上有机可乘,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各地真正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去,适应房地产市场“退烧”后正常的土地出让收入,逐步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此外,保证居民合理的自住性需求,把信贷、税收方面已经明确的支持性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一疏一堵,何愁房价不回落?

  5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重庆,厦门和福州10大重点城市中9个城市销售量上升,而昆明半月成交量就逼平四月总成交额,似乎房地产市场在五月扭转颓势,红五月呼之欲出。然而,昆明红五月可能只是开发商的一厢情愿罢了,市场依旧步履蹒跚,甚至比四月还要低迷。原因有二:其一,众所周知,备案数据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即此阶段公布的数据是上一阶段市场的反应,与此刻市场的表现无太大关系。而四月的春交会举办带动了开盘供应的增加,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小阳春”。因此,成交量的大幅增加显然与过去的四月联系更加紧密。

  其二,本月截止到20日,昆明楼市共4个项目开盘,共推出552套房源。楼市冷暖,开发商先知,开盘项目少、体量小,这不仅说明开发商看低市场,不敢推盘入市,而且尝过四月“小阳春”的甜头,部分以价跑量度过难关的开发商与实力雄厚的房企试探出市场的底线,错误的认为市场需求还是很大,便更加坚定了博弈的信心,欲与政府、置业者僵持到底,且看鹿死谁手。因此,与其说五月市场火红开局,不如说“红五月”只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