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两周年成效知多少

 白瑞轩

  截止当下,自国内房地产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已两年有余,这两年来关于楼市调控博弈事件层出不穷,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暴利拆迁”,以致让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

  楼市调控是让国内住宅地产市场,有了初步成效,距离预想状态,还是相差甚远。就拿2011年的土地出让来说,依然赢得大满贯。据《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出让国有建设用地面积33.39万公顷,出让合同价款3.15万亿元。即便住宅用地出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如此面积和价款总量,存有血泪屈辱,炙烤楼市调控成效以及调控方式是否得当,都值得相关部门深思。

  众所周知,国家楼市调控的强硬态度,让为数不少的房企纷纷转型,豪赌商业地产,引爆商业地块的出让,从而也带动了工业地产的火热,在国家推行文化产业改革的同时,地产下游的衍生品丰富起来,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模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还有多数地方政府打着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建设的旗号,跑马圈地也引来新的阵容,这些都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后遗症,根本没有想方设法进行出路改革,也没有寻求新型科技产业增加财税的渠道,却依然从土地上拔毛,获取利润,可以说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

  记得,自从楼市调控实施限购政策之后,尽管在操作中和市场表现上,存在较多的弊端,但展示的效果却不容忽视。国家随即扩大了限购城市的阵容,至此,各个不同的城市以自身出台了不同版本的“限购令”,内容大相径庭者有之,衍生出较为灵活或者复杂的有之,不论怎样只要能够强化执行,就能得到不俗的业绩,从市场的表现上,均已得见,但仍不够理性。国家为了防止调控政策的单一,在重庆和上海试点了房产税,尽管雏形不够丰满,而部分效果是值得肯定,以致关于“房产税”执行城市扩编的声音不绝于耳,国家需要有自己的灵活手段,不能让业内全部预测准,否则就是扰乱楼市调控的军心。

  从现下来看,楼市调控的基调不动摇,而城市微调还是常态。近日,江苏扬州“买房有奖”的做法,又是一颗“乌龙蛋”。尽管知晓出台如此下策,是为了完成省内给布置的任务,但是选择现下,不合常理也有违规之嫌。可以肯定的部分内容是,去化装修现房,倡导节能减排,提高效率,固然没有错。这样的做法,令人误解帮助房企消化库存,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且以小博大的策略过于明显,却拿纳税人的钱去奖励购房者,这样的财政支出不合理。如此作法在舆论的监督下,定会被叫停,由于距离执行时间还有空间,这或许也是试水者提前谋划或预设好的。

  楼市调控还尝试了两条腿走路,保障的部分做保障的,商品的部分卖商品的,而往往期望让百姓落空。就拿保障安居工程来说,2011年保障房国家规定1000万套,而今年计划700万套,合计一起这两年1700万套的保障房,若全部能按预计完成,定能解决很大一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自去年末全国各地都有保障房滥竽充数之嫌,数据造假,国家却没有过多质问,期望今年给弥补回来,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难能“巧妇无米之炊”。从武汉的“贴牌”保障房说起,类似作法在全国多地屡见不鲜,还有拿企业职工房充数、拆迁安置房充数等,一系列的造假举动,让世人心寒,再加上安居工程“豆腐渣”项目屡屡曝光,进一步鉴定,保障房何时才有保障?这一切的闹剧,都是由于缺少相关严厉的法律法规和违规者不会得到制裁或惩罚措施缺失。

  所以说,国家在严厉执行楼市调控情况下,也该停下来回望过去,总结下走过的成效,更应该筛选下调控的有利措施,政策不求多而求精,更求设身处地得强执行,未来才有出路,百姓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