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这个“超级公司”加入增长干预以后,政府通过不断扩张货币、提供增长、透支未来以改变预期。这才是今天全世界的真实图景
近期美国推出了新的量化宽松政策(QE3),而在此之前的9月6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重启购买欧元区成员国国债计划,而且不设限额。两只悬空多时的靴子终于接连落地,市场的热情再次被点燃。黄金、股市、大宗商品、纽约原油,几乎所有依赖流动性的资产都在加速上涨。潘多拉魔盒再次打开,全球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通胀,这是大家的第一反应。
实际上,从2009年甚至更早时候开始的世界经济复苏历程,不仅美国的套路是这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也都差不多。2002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是15.7万亿人民币,2012年7月是91.9万亿人民币,增长了近6倍,而同期GDP增长不到4倍。降息、降准、央行购买国债、给金融企业或国有企业注资、出台巨量投资计划等,虽然各国经济刺激计划采用的具体手段五花八门,但基本逻辑都是政府出面制造需求,再加上央行货币放水。唯一不同的就是,由于美元霸主地位的存在,美国通胀的后果由全世界人民分担,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苦果只能自己独享。
看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一直是在用后一个泡沫托住前一个泡沫这种类似击鼓传花式的货币游戏维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即使是表面的)。在经济学中谈增长时,讲的都是市场主体提供的增长,然而在今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却越来越大。对此,增长经济学竟然视而不见,这奇怪不奇怪?太奇怪了。因为政府可以无限提供货币并且“制造”增长,当代经济运行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当年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中完全没有的,政府这个“超级公司”加入增长干预以后,政府通过不断扩张货币、提供增长、透支未来以改变预期。这才是今天全世界的真实图景,我把这个图景叫通胀经济学的来临,或叫全球泡沫化生存。
而且,全球经济泡沫化生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当经济处于增长的时候,大家认为一定程度的通胀是有益的。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的时候,政府就会通过刺激使得经济尽快重新回到增长之中,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而其中,印制钞票是使得经济看起来重回增长之中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办法,当然,这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通胀。于是,即使从长期来看,经济也始终处于通胀状态之中,通胀已经转化成了一种维持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
对世界各国政府来说,民意是最强大的政府压力,而政府呢?当然就是要想办法消灭萧条。于是,我们看到萧条越来越短,而通胀带动下的繁荣越来越长。这里面的机理就是,没有人愿意承受经济衰退的痛苦,没有人喜欢萧条经济学,没有人有耐心承受经济的调整和转型。即使有泡沫,也装着没看见,或者希望这个泡沫千万别破了,反正你不能动我的奶酪。
其实,通胀就是一剂鸦片,开始的时候可以点燃市场的热情,让大家尝到甜头,但通过通胀来营造的所谓繁荣很难持续。在通胀出现的早期,市场上突然有钱了,生意也好做了,大家也高兴了。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供给跟不上,产品还是那些产品,生意还是那些生意,只是物价上去了。当市场最后还是萎缩下来的时候,就只能承受更大的痛苦。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痛并快乐着”,只是快乐一时,而痛苦可能延续许久。但是,更多的时候,大家并不乐意接受这种现实,于是又着急推出了新一轮的通胀计划。QE1、QE2、QE3,美国接连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业率还是上不去,经济复苏过程却颠簸动荡,其实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通胀经济的依赖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必然后果:一是我们的财富被通胀“征税”,个人财富被国家“征税”,世界财富被美国“征税”;二是对通胀的迷恋与麻痹让我们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好机会。可以说,如今“通胀”将不只是一种现象,“通胀”将作为一种长期政策,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政府用来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方式。关键的问题是,在如此不可逆转的世界经济大通胀背景下,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金保博士对此文亦有贡献)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