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连续下挫,上证指数击穿前期低点2029点,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从而让“2000点保卫战”成为投资者必须面对的考验。
2000点的前世今生
对于A股市场投资者来说,2000点这个整数关口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从1990年12月19日诞生,上证指数由95.79点起步,到2000年7月26日成功站上2000点,用了近10年的时间。不过,正当投资者满怀期望,期待更高的目标时,在国有股减持消息的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2001年7月30日,上证指数大跌108.90点,报收1956.82点,2000点整数关口并未遇到丝毫抵抗便被迅速击穿。
此后,A股市场持续下跌了近4年,并在2005年6月6日创下998点的新低。不过,这也成为新一轮牛市的起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重上2000点,随后以很快的速度突破了2001年2245点的新高。接下来,股指连续攻克3000点、4000点、5000点、6000点关口,2000点俨然成为过去式。正当投资者再次欢呼雀跃时,一轮大熊市悄然降临。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后便掉头向下,仅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2008年9月16日)就再一次跌穿了2000点。
调整虽急,反弹也猛。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在1664点见底后,走出了一轮持续10个月的反弹行情,并且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站上了2000点的整数关口。2009年8月4日,上证指数见顶3478点后,拉开了持续至今的调整行情,并在本周再一次逼近2000点整数关口。
不一样的2000点
尽管上证指数曾多次触及2000点,但数据背后的信息却是各不相同的。
这种差距首先表现在市场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证券时报网络数据部的统计显示,上证指数此前3次突破2000点时,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别为923 家、1360家和1586家;A股市场的总市值分别为4.01万亿元、6.65万亿元和13.10万亿元;流通市值分别为1.26万亿元、1.83万亿元和4.49万亿元。而截至本周四,A股的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了2462家,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也上升至20.92万亿元和15.87万亿元。
此前的2001年和2008年上证指数2000点得而复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于“全流通”冲击的担忧。目前这一问题已经不再成为市场的“绊脚石”,A股宣告进入了“全流通时代”。
而且,相比前面3次2000点时,市场的估值水平显然要更为合理。从市盈率来看,2000年7月26日、2006年11月20日、2008年 11月17日分别为57.81倍、20.60倍和14.79倍。而本周四仅有11.99倍。破净公司数量,前三次分别为0、63、和54只,本周四达到了 87只。
此外,从股价结构来看,相比之前也更为合理。目前两市股价低于10元的个股共有1473只,而2000年7月26日仅有133只,2006年 11月20日、2008年11月17日时各有1171只和1321只。高价股方面,目前两市股价超过50元的个股数量也是最多的,共有13只,而此前的三次分别为6只、3只和2只。这也显示出,市场正在告别齐涨齐跌个股炒作时代,距离价值投资更近了一步。
下跌源于预期逆转
今年5月份以来,A股市场一路走低,并收出罕见的月线4连阴。为此,投资者对于9月份的行情一度较为乐观。特别是9月7日上证指数大涨 75.84点后,更进一步点燃了市场的做多热情。不过,本周市场的风向却再次逆转,上证指数累计下跌4.57%,并击穿前期低点2029点,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而投资者的情绪也迅速跌入低点。
本报与大智慧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认为上证指数会在一个月内跌破2000点的比例高达72%。而腾讯网一项近4万投资者参与的调查也显示,仅有24.76%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不会跌破2000点。有超过31%的投资者选择了“熊市不言底”的选项,有25.80%的投资者认为股指会调整至 1800点左右。
总体来看,市场的悲观情绪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依然疲软。本周四,中国9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炉。该数据预览值为47.8,较8月的47.6上升0.2个百分点,脱离8月所创下的41个月最低水平,但仍是连续第11个月处在荣枯线下方。其中,产出指数47.0,为10个月最低水平。
第二、政策预期出现分歧。本周四,国际知名投行渣打和野村同时表示,中国降息周期已经结束。9月19日,央行官方网站挂出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 4月份的一个讲话。周小川表示,数量宽松政策原意可能只是“挖几个渠来放水,使之流向特定的干旱农田”,但实际上变成了“大水漫灌”。这也让市场对于未来的政策宽松预期有所降温。
过度悲观不可取
与上述悲观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外资投行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并积极力挺A股。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尽管PMI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速仍在放缓,但放缓幅度趋稳。由于新订单疲弱且去库存过程比之前预计的更长,制造业活动仍然低迷,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承压,这促使决策层在最近几周频频加码宽松政策。近期推出的宽松措施将有助于需求温和回升,预计效果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
而瑞银证券首席中国投资策略师高挺也指出,从短期看,中国经济将在四季度企稳,对A股的影响因素由负转正。他认为,市场预期已经十分悲观,许多负面因素已经在股价中得到反映。随着经济和业绩增长企稳回升,四季度股指虽然仍会在上半年运行区间内,但上行阶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高盛亚太区首席策略分析师慕天辉亦表示,预计中国内地有进一步放松政策的空间,有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亦会进一步推出财政政策。他认为,亚洲股市基本面趋稳,其中中国股市未来3个月持中性看法,但未来12个月则为“增持”。他还指出,中国仍然有较大空间进行投资活动,相信可带动经济有良好的增长。
对于A股市场的悲观情绪,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更直言,“中国A股缺的不是钱,是信心。”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A 股却没有走出独立的行情,说到底,还是现阶段中国国内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信心不足。该行目前看涨A股,并认为沪指可攀升至3400点。(记者 万鹏)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