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长假将至,存贷比考核压力使得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有所上浮。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了解到,在本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不仅有90天左右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攀升到了5.7%,较之前上浮了10%左右,另有多款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也达到或超过了5%。银行理财人士提醒投资者,用闲散资金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不仅要关注收益率,更要注意募集期和清算期的时限,谨防收益被摊薄。
多款短期理财产品收益达5%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和网站了解到,从9月15日到21日在售的产品中,苏州银行一款91天的票据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达5.7%,该行另一款91天的票据类产品年化收益为5.2%,此外,杭州银行有一款70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5%,南充银行一款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的91天产品年化收益为5%。
据了解,8月以来,各期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继续维持连续降息后的较低水平,3个月及以内的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多在4%至5.1% 之间,有招行客户经理说,以9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为例,之前较高的年化收益在5.1%到5.2%左右,现在最高的收益水平大致上浮了10%左右。
东方财富网上周发布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排行榜显示,统计在售的124只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中,有6只年化收益超过了5%,其中包括1只浮动收益的结构化产品,年化收益率集中在4.9%到4%之间的产品多达84只,是最主流的收益区间,年化收益不到4%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有24只,收益最低的是一只 35天的产品,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年化收益仅2.7%。其数据同时显示,尽管近来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但在半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中,其收益率受季末揽存因素影响较小,维持稳定。
多位银行客户经理说,随着季末临近,本周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比上月同期有所上浮,不过,“上浮”的迹象在一些大银行的产品中并不明显,中小银行和城商行明显对“季末”的时间点更为敏感。
城商行产品收益继续领跑
尽管临近季末,各家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之间的收益分化依旧明显,城商行的产品收益率继续一马当先。
一家城商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主流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主要集中在4%到4.8%之间,一些国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偏低,有低于3%的,而小银行特别是部分城商行则有超过5%的产品。诚如所述,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上周在售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超过5%的4款产品都来自城商行,苏州银行一款91天的票据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达5.7%,而同期工行一款90天的产品年化收益仅3.1%,两者收益率相差超80%。“这虽然是极端例子,但确实说明同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分化着实不小,如果资金量大,收益差别不可小觑。”有理财经理建议,对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来说,上述差价常年滚动下来理财收益价值不菲,所以不妨多关注本地的城商行或者是全国性规模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理财产品收益率至少处于中上水平。
对于季末揽存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分化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间成本的差别、存贷比考核压力的大小和对利润的追求度不同,简言之,大行客户资源多、“家底厚”;股份制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则只有依靠收益率来招揽资金。
普益财富研究显示,今年7月,城商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也已超越国有大行,成为仅次于股份制银行的第二大群体。对此,有业内人士担忧,与国有银行相比,城商行的融资能力和流动性都较弱,使其更容易出现理财产品的偿付问题;城商行的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同时由于渠道和客户群有限,自行开发理财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可能会不匹配;另外,尽管监管机构一直在打击将贷款转移至理财产品,但是大量的信贷类资产伪装成非信贷资产的问题仍然存在。
警惕长假摊薄收益
理财专家建议,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除了预期收益率,还要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募集期和清算期可能带来的实际收益率缩水;二是不同期限的产 品一定要进行配置,做好流动性管理。
据了解,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一般有三五天的募集期,而为了抢到份额,投资者一般会在产品一开卖就买入,而在随后的几天募集期当中,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没有任何收益。“举例来说,如果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是4%,募集期有3天,投资者为了确保买到资金实际被占用了33天,那么,其实际收益只有3.64%。”有银行客户经理说,除了募集期,从产品到期至资金到账的“清算期”还会进一步摊薄收益率,清算期不计付利息。考虑到这一因素,资金的实际收益率要进一步调低。
为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在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较高收益产品购买火爆的情况下,在募集期最后一天买入是不现实的,投资者可关注募集期短的产品,特别可以考虑一些夜市理财产品,资金从第二天即可计息,完全没有损失。此外,可以多买几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试试,了解其资金清算到账周期,有的银行在产品到期当日资金即可完成清算,效率较高。
目前长假将至,有理财经理提醒投资者,如果最近购买的7天理财产品,若产品到期日为10月1日,可能受长假影响,实际到账日可能要到10月8日,还有募集期如果横跨长假,收益率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不同期限的产品一定要进行配置,做好流动性管理。如果投资者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可以分别购买期限为3个月和6个月的产品,等3个月期产品到期时再购买6个月期限的产品。这样,每3个月就有一笔资金到期以备调度,而且3个月后,手中的产品全部变为6个月期的产品,提高收益且不影响流动性。(证券时报 记者 李湉湉)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