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财经人论财经事]中证协出台细则杜绝新股人情价

  中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券业协会近日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和网下申购业务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主承销商可以自主推荐部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作为推荐类询价对象,这一细则的实行意味着什么?能否扫除新股发行三高的顽疾呢?今天财经人论财经事邀请到的嘉宾是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众信服主任奚君羊探讨这样的话题,到底这个细则能否解决三高发行的顽疾,个人投资者参与的意义有多大,六大禁止是否真的有约束力,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网下申购就是不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网上交易系统进行申购,此申购一般是对大资金大机构进行的,网下申购又叫网下配售,是指不在股票交易网内一些机构投资者进行一个配股的操作,这部分配售的股票上市日期有一个锁定期限,目前规定锁定期限为三个月,另外网上申购就是通过证券交易所网上交易系统进行的公开申购,任何持有证券交易帐号的个人或者机构都可以参与此申购,网上申购新股和平时买卖股票一样,可以通过营业部电话委托,营业部的终端自住委托或者是网上委托进行。

  新的细则推出之后是明确界定了个人投资者的一个推荐条件,同时还界定了询价过程中的六大禁止行为,比如说禁止所属的业务人员和研究人员在参与这个推介活动时收受礼品和礼金,还有禁止与发行人、主承销商或者其他询价对象协商抬高或压低股票价格等等六大禁止行为,您认为新实施细则这样一个发布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新股IPO高市盈率、高价、高超募资金的三高顽疾呢?

  奚君羊:

  我认为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它的这些做法、措施没有改变新股发行的一个根本的造成价格虚高的因素,因为现在目前的新股的价格虚高主要因素是供不应求,也就是说大量的资金围剿新股,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光是采取一些技术性的措施,可以有一些禁止行为,企业可以做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但是供求关系还是没有改变,因此不能改变根本上解决这种价格虚高的现象,应该有一些缓和,有一些适当的温和的一些影响因素。

  现在还有一点观众认为,遏制新股发行的三高以及新股的整个发行还有一种让证监会直接放开,怎么放开呢?就是新股不审了,直接进行一种备案,然后由市场决定一个发行价,由市场决定整个发行的市盈率以及募资的规模全部交给市场,这个设想靠谱吗?

  奚君羊:

  这样一种做法会导致发行价会出现偏高,大量的资金没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大量的去申购新股,这就造成申购时候的供不应求,如果定价是按照发行时候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那么发行价格有可能要进一步的提高,这样以来会造成发行价的过度偏高,而二级市场存在大量风险,也就是说它发行价可能比现在有限制的情况下会更加虚高,二级市场上就承受了这个虚高的价格,可能在认购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如果市场反复接受这个教训,也就是说二级市场不断的被套牢,不断的炒作新股失败,那么有可能炒作的热情会下降,这个信心有可能传递到发行过程,使得新股的发行价格也可能会有所下调,但是还是不能根本解决新股的价格过高问题,因为新股价格过高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的股市上的参与者,有炒新的这种习惯,也就是说大量的资金都喜欢炒新股,比如说前几天刚刚上市的新三板的一些股票,又出现了狂炒,其中有一些股票涨了百分之八百。

  为什么中国市场会形成这样炒新股的习惯呢?

  奚君羊:

  这是因为新股有它的一些特性,比如说它的价格还没有最终被市场认定,被大家认为是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它的价格到底高到哪里没有一个参照,没有一个比较,另外新股像是大家都去炒就造成流动性很好,也就是进进出出、买进卖出很方便,价格波动很大,大家都有侥幸心理,我不可能接最后一棒,因为一直在波动,一直在跳跃,没有这么巧,有侥幸心理,当然新股也有其他一些优势,因为上市公司第一次募集大量的资金,回笼资金以后可能对它的本身公司的流动性,公司的业绩,公司的规模扩张,可能也会带来一些积极因素,这可能就提供了想象空间。

  可能这样的细则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回到细则上来看一下,这个细则其实也是有一定的亮点,比如说加入主承销商推荐询价对象可以说是本次细则中的一大亮,主承销商是可以自主推荐部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这里就谈到了个人参与者如果说个人参与者能够参与新股询价这个意义有多大,因为过去都是机构,当机构都没有形成对发行价制约的时候,现在个人参与就能够理性了吗?在这个过程中又怎么来控制个人的利益呢。

  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我们看到个人以及散户发挥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的怎么看待现在把个人融入整个发行的情况?

  奚君羊:

  我认为如果推荐个人参与新股的发行过程当中的询价,也就是说你对参与者的资格的认定就是一个关键,如果参与者的个人投资者都是一些比较理性,比较成熟的,对于这种股票的定价有很好的专业上面的背景的,可能对发行定价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把握这一点技术上很难,怎么知道哪些个人投资者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如果这个尺度把握不当我认为反而会加剧定价一开始发行时候的虚高,因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相比本身这种专业背景相对偏弱一些。

  就在9月5日终于迎来了首例个人报价的案例,陈学东、徐倩两位自然人率先参与了新股美盛文化的报价成为首批尝鲜新股询价的自然人,确实就像您说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的话怎么来确定它,怎么来审核,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又怎么控制个人利益呢?

  奚君羊:

  对,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是由主承销商来推荐个人投资者,这就涉及到一个利益问题,因为主成效是希望发行价达到一定高度,因为它承担了成效的责任,发行价如果比较理想,那么主承销商再去推销再去接受其他的发行项目就比较有利,因为上市公司也希望自己的股价发行的时候能够达到理想的水平,如果这家主承销商你老是能够把发行价定的比较高,你就对你的发行的一些项目去,所以这就有一个利益关联,你推荐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推荐一些跟利益相关的人呢?

  这个细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整个的起草以及发布的制定者是证券业协会而非证监会,这种协会确定的这种禁止行为或者是细则来说约束力到底有多大呢?

  奚君羊:

  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因为它建立的是一个行规,也就是说是一个行业组织,这个行规一旦如果被大家认可,大家都要执行,如果违反这个行规也就是说你会引起整个证券业对你的这样一种态度上或者立场上发生一种不协调不一致。

  如果现在整个行业内弥漫的都已经是和细则相对立相背离的行为的话这样的细则出台是否能够扭转过现在的状态?

  奚君羊:

  不可能扭转,也就是说大家会在技术上在表面上尽可能的按照这个协会的规定来操作,但是打一些擦边球,在背地里做一些技术处理,结果实际上没有按照你的做法来办,这完全是可能的。

  现在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在联手打一个比较大的牌,一个是有这样的细则出台,同时证监会在早前已经发布了新股上市首日的涨跌停板的限制,对于这些限制出台以后,您觉得还要有哪些补充的政策出台才会完善这样的一个机制呢?

  奚君羊:

  我认为根本要改变的是新股发行的供求关系,我们在新股发行的时候应该采取一种有效的改变供求的这样一些做法,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每个月要上市的新股在同一时间、同一天认购,同一天发行,同一天上市,这样以来它的供应量在瞬间极度放大就能够满足大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