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默克尔高频访华三大目的 欲说服中国购买欧债

2012年08月30日 01:59  国际金融报微博

  本报记者 王丽颖

  ● “非欧贸易伙伴”主要是指“金砖国家经济体”,这是德国今后的贸易扩张方向

  ● 中德双方已摆脱了所谓的“熊猫外交”,并正式进入了务实阶段

  ● 默克尔访华,中方在欧债危机问题上有无新表态很受外界关注

  8月30日至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将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晤并将参加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

  德国媒体分析,默克尔此行是想让中国相信,虽然中国投资者在希腊债务重组后受到损失,但欧元区依旧是安全的投资市场,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资产对中国仍有吸引力。

  半年内第二次访问北京,这在中德之间,尚不多见。因此有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德双方已摆脱了所谓的“熊猫外交”并正式进入了务实阶段。

  扩大“非欧”伙伴

  这是默克尔自2005年上任以来的第六次访华行程,与其同行的还有7位德国部长。

  伦敦市前副市长、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客座教授约翰·罗斯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总理默克尔极为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最紧迫的原因在于,德国经济当前减速过快,该国GDP增速已经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峰值5.1%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的0.5%。此外,德国经济之前59%的出口是针对欧盟国家的,但是在未来,这一比例难有保障,所以德国必须寻找新的欧洲以外的出口伙伴。

  所谓的“非欧贸易伙伴”主要是指“金砖国家经济体”,这是德国今后的贸易扩张方向。在1996年至2011年期间,德国贸易总额增长了2.5倍,但是对“金砖国家”的贸易额却增长了将近7倍。

  今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持续蔓延,中国和欧洲的经贸往来不容乐观。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和欧盟的进出口总额约为480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93.7亿美元,下降16.6%。罗斯义指出,中国很容易成为德国新时期贸易扩张的重要伙伴。2011年中德贸易额高达1440亿欧元已经超过德美的1220亿欧元,现在中国已经是德国最大的“非欧”贸易伙伴国。中德两国的经济结构决定着他们的贸易关系有互补性,德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一直是中国需要的,且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并购时,德国的一些家族式企业资产很有收购价值。

  摆脱“熊猫外交”

  熊猫在我国被称为国宝,而“熊猫外交”是指熊猫作为外交使者,为外交和平做出贡献。对于此次默克尔的来访,德国媒体认为中德双方已摆脱了所谓的“熊猫外交”并正式进入了务实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顾建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德关系正在朝着更加密切的方向发展,此时磋商很有必要。

  中德发展40年来,德国成为我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和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占中国与欧盟27个国家整体贸易额的1/3。到目前为止,德国仅仅与为数不多的国家保持着这种密切的交流方式。

  据德新社报道,将有7位内阁部长和2位国务秘书随团前往北京,参加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访华代表团成员包括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财政部长朔伊布勒、经济部长勒斯勒尔、环境部长阿尔特迈尔以及重要的经济界代表。可见,德国为下一轮的深入合作早已做好了准备。顾建光表示,此次默克尔来华磋商对改善欧洲方面的出口、鼓励和增加企业投资等都有帮助。据悉,与默克尔随行的代表团还包括西门子(微博)、大众汽车以及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等20家大企业的CEO,消息人士透露,欧洲空客公司希望在默克尔本次访华期间,能促成中国购买一定数量的空客A320型飞机。

  欧债危机仍是焦点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希腊是中德合作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今年初希腊债务重组时,欧元区决策者的政策伤害了中国的投资信心。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和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已经多次施压,希望德国为首的欧盟领导人能抓住时机,阻断危机源头。但由于欧洲领导人的优柔寡断以及不同国家面临大选压力,希腊问题一拖再拖,甚至连累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核心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也让中国投资者放缓了对欧投资。不过,为了中欧贸易稳定发展,中国依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注资、购买欧洲债券、增加进口、扩大企业投资等方式支持欧洲国家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

  这次默克尔访华,中方在欧债危机问题上有无新表态很受外界关注。顾建光认为,欧债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个大难题,而德国又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之一,中德是主要的合作伙伴,两者发展越来越密切,互访这对解决欧债问题很有必要。预计中国会继续呼吁以德国为首的欧元区国家,在实施财政紧缩计划的同时,更应该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银行业体系稳定,如果放任欧债危机发酵,必然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