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长期低迷,让投资者备感焦灼。一方面,市场规模因新股上市和“大小非”解禁而在“日长夜大”,但另一方面,承托市场的资金却不见增多,市场重心只能不断下移。因此,引导新增资金进入A股市场,不仅是投资者的期盼,事实上管理层也在为此而努力。
政策面上,中国证监会日前就修订《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的修改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主要的改动是外资在中外合资券商中的持股比例上限从原来的1/3提高到49%。另外,合资券商可申请的业务范围也将有所扩大,申请条件由原来的持续经营5年缩短到2年。尽管这次修订是为了落实今年5月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我方向美方作出的承诺,但这条消息的出现也使市场产生了遐想,随着外资参股比例的放宽和申请新业务时间的缩短,是否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外资进入A股市场呢?
尽管A股市场的境内投资者面对低迷行情垂头丧气,但据说外资已对A股产生浓厚兴趣。日前,南方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微博)推出了两只RQFII产品,它们的额度上限达到70亿元人民币,均在发行首日即告售罄。两家基金表示,这两个产品的发行对象以境外机构客户为主,他们认为目前的A股估值合理,A股市场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据称,这两只RQFII产品将在成立后3日内即完成建仓,对A股市场将起到提振作用。
一切迹象表明,A股市场已经进入了外资的“法眼”。外资的进入,对于正被“资金饥渴症”折磨的A股市场来说,似乎带来了福音,有媒体甚至欢呼“境外资金火速驰援A股”。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外资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境外资金的直接投资对于提升中国实体经济质量、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A股市场建立以后,基于金融市场安全性的考虑,一直没有对外资完全敞开大门,虽然一直有索罗斯之类的大师在鼓吹其A股投资上的成就,但其真实性显然是大可怀疑的。外资进入A股二级市场,直到今天仍有重重限制,它们只能通过QFII、RQFII这种途径,但我国证券法规对于这些外资基金的入市操作都有严格限制,要求让它们来担当提振A股市场的重任,无疑是不够现实的。
其实,即使将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大门完全打开,还将面临外资是否愿意投资A股市场的现实问题。多年以来,我们总是以为外资对于新兴的中国股市垂涎欲滴,只要有机会就会挤着进来。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厢情愿,如果说外资对中国股市有兴趣,那么只要看一看B股的现实状况就可以了。有人以为,面向外资发行的B股却在境内上市,这未免让外资拥有者感到不方便,但是A股不是存在同样的问题么?当然,A股的活跃度远远超过B股,但A股的这种活跃并不是由外资带来的,而是由内资自己经营出来的,外资看中A股,其实也需要内资来做他们的托手。现在,内资对进入A股兴趣淡薄,难道外资就愿意反过来做内资的托手么?
显而易见,A股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这个市场的行情健康向上,竭泽而渔的圈钱、内幕交易的猖獗,使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如果这种制度性弊病不能得到改变,那么,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将面临“姚明进来,潘长江出去”的困境。因此,要提振A股市场,关键还是在于管理部门要痛下决心对市场进行彻底改革,而不必把希望寄托在外资进来充当A股市场的“解放军”,外资是不可能来充当这样的角色的。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