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做空A股伏击战揭幕 转融通业务最快月内推出

2012年08月20日 06:55  国际金融报微博

  本报记者 宋璇 《 国际金融报 》

  浑水、香橼等海外机构针对中国概念股的做空战,让国内投资者真实体验到了做空的威力和赚钱效应。尽管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不习惯做空,但随着转融通的步步逼近,国内外做空机构已经摩拳擦掌

  转融通倒计时

  8月18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登公司、沪深交易所、25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进行最后一次转融通业务通关测试。有市场传闻称,转融通业务有望在8月底之前推出,其中有11家券商将获转融通首批试点资格。

  不过,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融资融券业务部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来看,转融通业务的推出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但管理层的态度是转融通分两步走,转融资将先于转融券问世,待市场、技术等条件准备到位后,再择机推出转融券。”

  转融通的具体流程是,由证券公司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融入资金和证券后,向客户融出,客户归还证券公司后,证券公司再归还证券金融公司。

  据悉,为了做大转融通业务,2011年10月成立的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将把75亿元的注册资金增加至120亿元,并计划发行1000亿元规模的债券,首期发债规模为200亿元。有分析人士测算,若按照10倍杠杆比例估算,转融通资金和证券规模最高可达1200亿元。

  针对转融通业务对A股造成的影响,市场存在巨大分歧。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A股处于低位,沪深300(2313.476,-6.19,-0.27%)整体市盈率已经下行至10倍,而且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大多是蓝筹股与绩优股,在这样的情况下,优先推出转融资,有利于刺激市场做多。

  而不少股民认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国股市连续下跌了两年多,如果再推出转融通,中国股市有可能陷入长期跌势中,无法自拔。此外,类似浑水做空中概股的事件也有可能在A股市场上演。

  融券做空频现

  事实上,股民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深圳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早在今年年初,已经有外资基金潜进国内准备伺机做空A股。而从近期融券数据显示,有不少个股已经遭到做空。

  8月以来,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个股频频遭到“空袭”。8月15日,首家推出B股转H股方案的中集集团(11.23,0.05,0.45%)A股跌停,当日融券卖出数量为35.27万股,金额为415.83万元。8月13日至15日,张裕A(55.59,-0.45,-0.80%)中信证券(10.80,0.07,0.65%)苏宁电器(微博)(6.15,-0.03,-0.49%)等纷纷暴跌,这些个股融券卖出的金额较7月末均有大幅提升。

  对于转融通可能带来的做空影响,德邦基金总经理易强在其微博上表示,转融通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中性的,做空工具的出现不会改变市场的方向。但某些时候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在单只股票上的波动性也会加大。

  “做空比做多容易,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我很担心转融通以后会出现‘浑水’模式。某些个人或机构先融券,然后通过市场地位和影响发表报告或言论唱空某只股票,股票下跌后还券走人。在监管无力和道德缺失的中国市场,我很担心,这会成为一些人新的盈利模式。”易强表示。

  而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微博)的态度则相对淡定。8月19日中午,但斌发布一条微博:“朋友:做空盛行,怎么看茅台?但斌回复:没问题,欢迎沽空。”从其与网友的互动来看,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收到有关沽空茅台的短信,而他的态度却一如往常的乐观。

  对此,易强认为,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的价值投资者愿意将股票借给融券者,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价值投资者无惧市场短期波动,沽空融券者更擅长短期趋势、技术判断。

  A股生态改变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转融通的出现,将改变A股中股民的生存状态。上述私募人士表示,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散户将被挤出股票市场。

  另外,A股的盈利模式将颠覆。以前A股市场只能单边上涨赚钱,随着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后,投资者可以通过做多或做空(期指做空,融券做空)双向赚钱。而转融通业务将拓宽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来源,意味着A股市场卖空时代将正式到来。

  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若转融通在下半年全面铺开,2012年全年的融资融券买卖额之和或将超过1.5万亿元,两融市场的余额则有望在2012年底突破1000亿元。

  在融资融券业务为国内股票投资提供了交易杠杆、做空机制两种新的交易机制的情况下,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有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国内对冲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82只。

  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对冲基金的介入将使A股市场变得更加复杂,而风险承受力和市场操作能力较弱的散户将成为绝对的弱势群体,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一轮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