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壮
已过会未上市新股超110家 7个月内难以消化
于无声处听惊雷,股市反弹波澜不惊,但一些投资者却嗅到了缓发新股的味道。
8月的第一个交易周,低迷的A股市场突然迸发出活力,短短七个交易日内,上证综合指数(2168.814,-5.29,-0.24%)连续阳线攀升。股市回暖的背后,市场盛传监管层有意通过调整IPO节奏,减缓二级市场融资压力。
统计显示,A股历史上7次大规模停发新股,股市3次上涨、4次下跌,停发新股可以挽回市场信心,却难以根本扭转熊市的低迷。
在市场对停发新股救市望眼欲穿的同时,“新三板火线扩容、纯B股将回归A股”的消息却成两枚重磅炸弹,上千亿的融资压力让A股脆弱的防线岌岌可危。
史上7次停发新股 大盘跌多涨少
长达27天的时间,证监会网站上的IPO预披露信息都没有再次更新。
证监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6日预披露了4家公司的招股书后,7月17日至8月前两个交易周结束,长达27天的时间,证监会网站上的IPO预披露信息都没有再次更新。部分分析人士据此推测,监管层是在刻意控制新股发行节奏。
对此,业内人士却缺乏足够的认同,平安证券(微博)首席策略分析王韧直言,“IPO不可能停止。假设暂停A股,影响也更多停留在心理层面,不会对场内资金面造成太多扰动,停发新股对股市带来的直接提振也并不明显。”
历史上,A股市场一共出现过7次IPO暂停。根据中金在线的统计,从7次IPO暂停期间的股指涨跌来看,上涨的次数为3次,下跌的次数为4次,暂停IPO并不会对市场趋势性走向带来明显改变。
统计显示,7次暂停新股发行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段:1994年~1995年,当时证券市场总体规模有限,政策市特征明显,监管层以暂停新股发行实施政策救市;2001年~2004年,当时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各种上市公司造假丑闻陆续曝光,股市人气低迷,管理层被迫两次暂停新股救市;2005年以来的两次暂停新股发行,是中国证券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两次IPO,2005年、2008年两次IPO停发周期接近1年。
“历史上看,股市设立初期暂停IPO的目的相对直接,就是为了对A股市场产生刺激,实现政策救市。随着股市规模逐渐扩大,监管层在逐步转变为以控制IPO节奏作为市场微调工具。”华泰证券(9.44,-0.15,-1.56%)分析师刘英认为,在新股发行不畅,屡屡出现承销商包销的情况下,监管层会考虑暂停IPO,以缓解市场压力。
2005年、2008年两次长跨度停发新股的背景则并不相同。
2005年管理层决定将工作重心调整至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上,策略上,在固有原始股问题未解决前,尽量减少新矛盾的堆积。同时当时市场状况低迷,也不允许大量新股进入二级市场,管理层索性采取休克疗法,暂停发行新股铺路股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骤然来袭,国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监管层暂停新股发行接近1年时间。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国内融资规模达到高潮,随着中石油(9.00,-0.03,-0.33%)(601857.SH)等航母级大盘股成功登陆股市后,监管层“恰到好处”地停发了新股。
“目前市场环境与2005年、2008年并不相同,当时停发新股背景均为股市大幅暴跌,2005年股指创下998点新低,2008年大盘更是从6000点一路跌到1600点。”刘英分析认为,今年以来虽然指数表现不佳,但整体保持震荡市,虽然上市新股连续出现跌破发行价,但认购数量不足导致主承销商包销的案例不多。
今年6月、7月两个月,上证综合指数均以大幅下挫报收,月跌幅分别达到6.19%、5.74%。尽管市况低迷,来自一级市场的融资压力却是不减反增。6月A股市场融资总计427亿元,其中首发家数15家,增发家数13家;7月尽管股指跌破2132点“钻石底”,融资额却创出年内第二大单月新高,7月沪深股市IPO共计20家,募集资金123.955亿元,定向增发17家,募集资金457.855亿元,合计募集资金581.81亿元。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已经顺利过会但还未上市发行的公司超过110家,其中有94家是今年通过审核的。如果按正常水平每周上市4只新股计算,仅仅消化这些公司就需要28个交易周(即7个月),即从现在开始每周排满发行,也要持续到明年一季度才能完全消化掉。
新三板市值预估超万亿 引发资金分流恐慌
新三板市场建设将持续推进,目前潜在融资规模近7000 亿元。
在市场疯传“停发新股”政策救市的同时,新三板带来的资金分流压力却在悄然来袭。
8月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首批扩大试点除北京中关村(6.62,-0.07,-1.05%)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三板”定位于为成长性、创新性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和定向融资服务。“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属于小额定向融资,扩大试点后,融资额也很有限,对市场扩容影响很小。
“从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情况看,6年来挂牌公司仅100多家,定向增资总额只有17.29亿元,公司单次融资规模也只有几千万元。”这位负责人还指出,这个市场流动性不高,2011年平均换手率只有2.93%,涉及的资金量有限。
然而来自证券公司的研报显示,新三板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远没有这么乐观。招商证券(微博)(10.84,-0.14,-1.28%)认为,新三板市场建设将持续推进,目前潜在融资规模近7000 亿元。国泰君安则判断,未来3年左右,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有望超过3500家,市值则达到约1.2万亿元,相当于较目前扩张100倍。中信建投更是放出卫星,判断新三板将达到2.6万亿~4万亿元市值。
“短期来看,新三板上市数量有限,对二级市场的直接资金分流压力有限。”王韧分析认为,新三板采用的是做市商制度,发行新股可能大量冻结券商资金。在上市资源供给方面,有资质进行创业板直接融资的企业,没有必要选择新三板作为跳板。
新三板箭在弦上,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纯B股股票群回归A股的进程也在加快之中。
闽灿坤B(0.450,0.00,0.00%)(200512.SZ)退市风波引发B股剧震,8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考虑到B股市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于纯B股公司因触发市场指标而非财务指标引发退市的,支持公司选择自愿方式退市。对于主动退市的公司,通过自身努力或资产重组,达到重新上市条件的,由深交所优先安排,经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重新上市不需要经过证监会核准。”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方面也积极做出回应,“鼓励B股公司自愿退市,退市后符合重新上市条件的,将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安排重新上市。”
目前B股市场共108只股票,截至2011年末,B股市场总市值只有1465.11亿元,市值规模基本和2000年持平,由于B股基本丧失了融资功能,回归A股这正是众多B股公司所盼望的。尽管融资规模不大,但一旦启动B股回归程序,对于已经不堪承受“融资”之负的A股来说,恐将拖累A股继续下行。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