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70余家券商10年保荐2944项目 广发和海通通过率不足7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北京报道

  随着天风证券和华创证券两家券商加盟,2012年境内保荐机构已达76家。这也意味着7成券商具有保荐资格。

  但在保荐力量上,各券商实力悬殊、旱涝不均。证监会官网显示,注册的保代人数已升至2183名。以国信证券、中信证券(12.09,-0.15,-1.23%)(600030.SH)、华泰联合、广发证券(13.87,-0.32,-2.26%)(000776.SZ)、招商证券(微博)(10.84,-0.14,-1.28%)(600999.SH)等代表的第一梯队麾下拥有百名左右的保代,刚获得保荐资格的天风和华创及保荐力量薄弱的华安、英大等小券商的保代数量,仅满足相关规定的最低限额4名。

  不仅如此,各机构的承揽项目及保荐业务收入也是天壤之别。以2011年为例,保荐承销收入多有中信、国信等过千亿元者,也有英大、华安、大通、江海等——自有保荐资格以来便“颗粒无收”者。

  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目前,首发、非公开发行、配股、可转债、增发、分离债、公司债等所有业务项目,已产生2944个(包括通过、被否和撤回),历时约10年。

  在保荐项目里,IPO无疑是一块巨大蛋糕,承销费率高者如东吴证券(8.53,-0.18,-2.07%)(601555.SZ)、中金和东北证券(16.83,-0.31,-1.81%)(000686.SZ)已逾10%。本报记者据证监会数据统计,上述2944个项目中,IPO占1807个,其后依次是非公开发行、增发、配股、分离债、公司债等。

  但是大块头未必有智慧。仔细计算发现,一线券商如国信、中信等,保代队伍虽然庞大,但其平均每个保代的斩获项目反不及红塔、财富里昂等小型券商。

  四大梯队

  一考定输赢。

  2004年3月和12月,保荐人制度实施后举行前两次考试,彻底改变了券商保荐力量的格局,并延续至今。

  国信、广发等券商一考成名并成为投行老大,本来资历非凡的中金因在考试中惨败,致其投行力量被严重削弱。

  时至今日,国信的保代数量还是最多,高达150名,其次是中信113名,广发和华泰联合并列第三,均为91名,招商有81名。

  保代人数在50至80名的有海通、民生、光大、齐鲁、安信等10家券商,其中起点高的中金也在这一梯队,为53名。

  以宏源、西南、银河、华林等为代表的21家券商,保代人数在20至45人,其中,东北、太平洋(6.13,-0.03,-0.49%)(601099.SH)、东吴、国元(000728.SZ)等多家上市券商进入这一梯队。

  另外,摩根士丹利华鑫、华英、西部、浙商、信达等26家券商,保代人数为10至19名。

  新晋保荐机构天风和华创的保荐人数量也徘徊在红线边缘,分别为4名和5名。另有中山、湘财、世纪等12家券商的保荐人数量也是个位数,2011年申得保荐人资格的英大,仅4名保荐人,刚好满足申请条件。

  6券商无斩获

  撑得能撑死,饿得能饿死,当下正是各保荐机构“见真章”的时候。

  无论是囊括保代的数量,还是招揽项目的能力,国信、平安、广发等大券商,无疑是投行中的“丰收者”。

  统计数据显示,包括IPO、非公开发行、增发、配股等在内的已有结果的2944个项目,国信、平安遥遥领先,分别为244个和213个;其次为广发174个、中信173个;招商、海通、华泰联合超过100个。

  骄人成绩无疑是小券商艳羡而又无法实现的。截至目前,天风、华创、大通、英大、华安和江海仍颗粒无收。

  其中,今年3月和7月才分别注册为保荐机构的天风和华创,情有可原。而注册一年多的江海、大通、英大及华安,与注册时间更晚的华英和第一创业摩根大通相比,尚未实现零突破的他们显得落后很多。

  2011年,江海与大通分别于6月和7月注册,英大是3月,华安是12月。当年6月注册为保荐机构的华英,7月28日,首单IPO龙力生物(17.87,0.19,1.07%)(002604.SZ)便告上市,8月和11月,由它保荐的恒邦股份(18.23,-0.35,-1.88%)(002237.SZ)和三普药业(9.71,-0.18,-1.82%)(600869.SH)定增项目上市;9月注册的第一创业摩根大通保荐的招商轮船(2.83,0.00,0.00%)(601872.SH)定增,也于2012年3月上市。

  “这是差异化竞争的结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代表示,小券商的品牌、影响力、承揽项目的能力和业务能力,都不如大券商,但为保荐和承销利润和业务的全面化,又不得不极力申请。

  注册为保荐机构逾一年半的华安,至今毫无斩获,前段时间更是传出海通有意收购的消息,目前仅6名注册保代。

  主打IPO

  各保荐机构极力追逐的项目里,IPO无疑是一块鲜美的肥肉。

  上述2944个项目中,IPO为1807个,其后是非公开发行728个,增发和配股分别为156个和111个。以近年崛起的平安证券(微博)为例,其有170单IPO,35单非公开发行和2个增发、2个分离债等。

  在IPO领域,拥有150名保代的国信证券,目前仍是“老大”。1807个IPO项目中,它完成176家。经历2011年末跳槽风波的平安证券,目前还有55个保代,总计有170家。第三名广发共有119单IPO,华泰联合、中信、招商、中金,则分别有86家、83家、93家和53家。

  据年报披露,大部分上市券商将投行业务分为三块,承销、保荐和财务顾问,但三项数额相差甚远。以券业老大中信为例,2011年的证券承销收入是14.78亿元,而保荐收入仅1020万元,财务顾问收入是3.91亿元。

  “其实在我们与项目公司谈判的过程中,承销和保荐不分家,就一个数,只是签合同时,有两份合同,一份是承销,一份是保荐,保荐那份就是象征性地收一些,一般一两百万,大头还是承销。”上述保代表示。

  从IPO承销费率看,目前最高的应该是东吴,高达14.3%,其次是中金和东北,分别为13.54%和11.77%,国泰君安、中银国际、太平洋、中德等的承销费率均在4%以下。统计发现,承销费率低的要么是过会率低,要么是做的IPO较少。

  例如,截至目前,国泰君安和东吴分别做26单、23单IPO,东吴有3单不予批准,国泰君安有4单不予批准,且有10单撤回;太平洋、中德、中银国际等过会的IPO项目均不足20家。

  保代能干度

  曾经,有一个四线城市的拟上市公司董秘四处奔走寻找保荐商,希望能找到有品牌、价格又合适的券商,可是因为大型券商要价太高,只好与一家小券商合作。“口碑好的大券商太贵。”他说。

  大券商的保代能力就一定强吗?

  国信、广发、中信、华泰联合等大券商,麾下均有百名左右的保代,甚至数名明星保代,揽项目的数量也是一些中小券商望尘莫及,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保代更“能干”。

  麾下保代最多的国信和中信分别有150名和113名,已有结果的保荐项目分别有244个和113个,平均每个保代完成1.62个和1.53个项目。

  处于一线券商的华泰联合有91名保代,完成115个项目,平均每个保代完成1.26个项目。

  保荐人数最多的广发,91名保代完成174个项目,平均每个保代完成约1.91个项目。招商的每个保代平均完成项目1.67个。

  让人惊艳的是红塔、财富里昂、渤海、东海和恒泰5家券商,其平均每个保代完成项目的能力,超过一流券商的一倍甚至两倍。

  目前,红塔证券仅12名注册保代,却完成60个项目,每个保代完成5个,是国信和中信的逾3倍;财富里昂现有注册保代7人,完成项目25个,平均每个保代3.57个,是国信和中信的两倍多;渤海、东海和恒泰的每个保代平均完成的项目为2个。

  拥有12名保代的东莞和11名的德邦两家保荐机构,平均每个保代完成的项目,也超出国信、中信、中金。

  每个保代完成项目的排名中,除前述颗粒无收的6家券商外,拥有19名保代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只完成潜能恒信(19.100,-0.02,-0.10%)(30019.SZ)1单首发项目,平均每个保代是0.053个。华林及华融、宏源、世纪、湘财,每个保代平均完成的项目分别为0.2、0.21、0.24、0.25和0.25。

  此外,东兴、齐鲁、民生、太平洋等26家券商每个保代的完成项目,均在1以下,这意味着有保代名下至今没有项目斩获。

  衡量保代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IPO过会率。很遗憾,一线券商在这个指标上又输得一塌糊涂。

  本报记者据证监会网站数据统计,保代数量最多的国信完成176单IPO,其中不予核准21单,撤回22单,通过率仅75.57%;以前保代数量庞大的平安现虽经历33名保代跳进华林,但170单完成项目并没带走,通过率仅73.53%。广发、华泰联合、海通、招商等IPO大户的通过率也不足8成,其中,广发和海通的通过率为66.39%和69.86%。

  目前,拥有保代数量众多的一线券商里,中信和中金的通过率分别为84.34%和84.91%。

  而保代力量薄弱的券商,如中银国际、银河分别完成16单和27单IPO,通过率分别为100%和92.59%,中德、新时代、瑞银等小券商的IPO通过率,都在8成以上。